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广大读者对《顺治迁都》之疑问的统一回复

(2016-06-29 08:45:36)
关于广大读者对《顺治迁都》之疑问的统一回复
各位读者朋友:
       陆续接到广大读者的意见,现统一回复。
      关于“沈阳”“盛京”之称谓,我在天聪八年以前的故事里保持“沈阳”之称,之后的一律用“盛京”另外,这个故事,确实发生在珲春,这是日本人国田竹内在《鞑靼漂流记》中详细记载过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辽宁大学教授从日本把这本小册子翻译过来,作为学术研究的内部资料。因而,大框架是真实的。关于王府中有没有太监?事实上这没有问题。清廷礼制规定,宗室王爷和公主家里是要配备太监的,清初有30到40人之多,清末达百人。关于这个,《八旗通志》、《王府生活实录》中都有明确记载。
       关于皇太后孝庄的称呼,我在她出场的时候本已标明是康熙年间始尊皇太后的,因为考虑到皇太后经过影视传播几乎成了她的名字,也就用了,认为只要在对话里不出现就行。关于对李自成、张献忠的认识,我保留了。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仍不能正确认识这两个人,那我们社会的进步将受到更多的局限。关于李自成、张献忠的恶行,我更多是参照了当时外国传教士的实录(见跋)但在对话里,比如在周世显的语言里,出现“闯贼”我没有删。同样,在唐王、刘宗敏等人的话里出现“鞑子”我也没有删,这正说明人物的立场和态度。同样的道理,在安崇阿等人的对话里,也不能出现隆武帝,他们不会承认这个伪皇帝,他们只称他为唐王,这很真实。
     关于“手撕木桩”,这个功夫我是听满族老人讲过的,它与我国南方的咏春拳、铁砂掌有相似之处。许世友将军的秘书李永春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讲将军在过草地与敌人格斗时,五指伸出可以在敌人身上戳出五个洞,他的双掌出去,可以成片撕下对手身上的肉。我也见过四川武术家一掌劈断一根木桩的情形。同样的道理,安崇阿密林射虎,也不必担心他的箭簇会在飞驰过程中,会被一颗或几棵树挡住。女真人的文化是森林文化,他们世代生活在森林中,不可能在狩猎时将野兽都赶到平地上来再射杀。文学作品,不能用数学和物理学去考量,否则中国将没有金庸。文学的天敌,就是胶柱鼓瑟。
     塑造顺治皇帝,我们不能把他写成一般的儿童。事实上,他真的是个神童。24岁前,他完成了经天纬地的大业,尽管有叔叔和母后的帮助,但个人的天才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他14岁亲政,24岁去世,十年间,他雄厚地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没有相当的童子功是不可的。一个六七岁的皇子,读几篇不足千字的古文,这在清宫里根本不算什么,在一般的贵族家里也不稀奇。他5岁行猎叶赫噶哈岭打死一只狍子,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在盛京登基前后讲的那些话,也是有时确记载的。我们既不能用清代普通百姓的孩子标准来看他,更不能用今天毫无国学基础的孩子的模样来看他。我在书中,反复交待满洲男子幼教细节,就这篇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看,顺治的成长是很自然的。把顺治写成神童,一有还原意义,二有审美意义。想一想,这个小皇帝是多么好看吧,只要认真看书,就会喜欢上他。反过来,如果把他写成一个吃奶的皇帝,既不真实,也大煞风景。我还特别让顺治帝与德川慧子谈论中国古代的神童,同时,大量写顺治作为儿童的天真好玩的一面。少年天子顺治在这部书里,他的形象是立体可信的。关于日本商船到中国的路线,我完全是按照《鞑靼漂流记》来写的,本来他们是要去宁波的,但他们在一个岛上避台风,结果,反被台风吹向了中国东北的珲春。
  
     谢谢各位,欢迎继续提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