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第八期刊文说国军第18军在抗战期间逢战必拼,尤其是罗店、石牌两役,奠定了其主力地位。那么,为什么只有18军能与日军精锐对攻呢?原因有二,一是其统帅为陈诚,二是陈诚高度重视军中人才,重视科技力量的发展。
文章说,陈诚的嫡系部队,首推有"土木支柱"之称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因为这个军最先由第11师扩建而来,其下属部队有过多次变迁,但第11师却从无离开。由第18军派生出来的部队逐渐形成了中央军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土木系。土木系这个名称便是由"十一"、"十八"这两个词叠字而成。抗战期间,位列"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虽然没有像第74军那样打满全场,但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逢战必拼,尤其是罗店、石牌两役,奠定了其主力地位。一开始,第18军只是中央军众多部队中的一支普通部队,但陈诚并不想让自己的部队默默无闻,他励精图治,努力发展,通过招纳大量黄埔军校毕业生和吞并各路杂牌部队,从而使自己所能控制的部队越来越大,终于在30年代初发展为中央军内部的一个庞大派系。第18军,在经过德国军事顾问训练以及换装德械之后,成为一支精锐中的精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部分官兵都以能加入土木系,尤其是第18军为荣。
陈诚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军中的抗日名将。从这篇文章来看,他的治军法宝是科学制胜,其成功的秘密在于大量使用黄埔高材生,使用德国顾问,配置德国装备,用前些年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最终将一支平淡无奇的部队培养成虎狼之师,于是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十八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