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大声叫好

(2015-04-03 08:10:01)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笔
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大声叫好
 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大声叫好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说——近一两年来,每周五晚上,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总会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一到这个特殊时间,学生们放假回家,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校园变得空荡起来,安静得几乎只能听见梧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到了晚上6点半,曹勇军习惯性地打开一间教室的日光灯。这亮起的灯光,在他看来,“有些像接头暗号”。不一会儿,十几个高中生“从学校的各个角落里冒了出来”。夜幕中,从这间教室里透出去的灯光,差不多是教学楼里唯一的光源。

灯光会持续两个小时,这是曹勇军和十几个高中生的夜读时间。从2013年冬天起,这位南京知名的语文老师办了一个“经典夜读小组”,带学生读一些经典著作。这在其他高中语文老师眼里,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山东一位语文老师听说后感叹,“毫无疑问,曹老师做了一件很多语文老师想做却未必能做到的意义深远的事”。如此赞誉却让曹勇军高兴不起来。他回忆,当时办经典夜读小组,是因为看到不少学生到了高中,“除了考试和练习册,早已不知阅读为何物”。于是,快要退休的曹勇军试图给学生上自己心目中的阅读课。其中隐藏着这位老教师对语文教育改革还没褪去的壮志。曹勇军说,每次打开阅读教室的那盏灯时,都愿意相信自己开启的,“不仅仅是一盏日光灯”。http://cul.qq.com/a/20150402/054153.htm?tu_biz=1.114.2.3原文链接在这里,看看在校园里的所谓正规语文教学是多么地蠢猪。

《中国青年报》为这篇文章做的标题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足见其处境之艰难。我也看到了报道中说,有的同学中途退出了这个经典阅读小组,原因如一个学生所写——“一个学生在给曹勇军的《退出经典夜读小组申请书》里写着,“这些天我经历复杂的思想斗争。斗争围绕‘我是否学有余力’展开。虽不愿意承认,但我确实不是学习轻松的学生,如果我继续维持这种状态,很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这又有什么呢?不要怕孤立,不要怕小众,须知,独艳才是最美的明艳。只要“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只要“那天晚上的灯光可知外明亮”我欣喜地看到那种地下工作一样的神秘——“到了晚上6点半,曹勇军习惯性地打开一间教室的日光灯。这亮起的灯光,在他看来,“有些像接头暗号”。不一会儿,十几个高中生“从学校的各个角落里冒了出来”我说欣喜,是因为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苏醒。

赞曹老师,悲壮正是壮丽。把孩子们从孔乙己的课堂里解放出来,带领他们阅读经典,从而才有可能给他们一个经典的人生与未来,只有在那时,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经典的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