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拜七岁童为师或许证明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2015-02-23 11:09:37)
标签:

情感

分类: 透视历史
孔子拜七岁童为师或许证明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孔子拜七岁童为师或许证明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今天的《北京晚报》讲了孔子拜七岁儿童为师的故事——
     将项橐视为孔子的老师,至少有两部史籍为证。一是《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另一个是《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的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项橐是何许人?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怎么能让圣人孔子拜他为师?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童蒙读物,其作者据传是宋代人王应麟。千百年来,《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作为古代启蒙教育的必读之书可谓家喻户晓。《三字经》中提到的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日照市)人,在《汝南项氏宗谱》中可以查到他的大名:项橐,字仲廉,鲁人……世居曲阜县奄宅里鲁城洙泗泽。

项橐天资聪颖,机智过人。两岁时,他见夏天下雨时经常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什么天上会打闪和打雷呢?项橐父亲答道:是天帝在为民间除害,他叫雷公和闪娘来捉地上的妖怪和坏人的。项橐马上反问:妖怪和坏人只是夏天有吗?为什么冬天不打雷呀?父亲被问得无言以对。不过,孔子之所以拜项橐为师,是缘于项橐7岁那年曾三难仲尼。因为孔子是圣人,作为孔子师的项橐也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一次孔子率弟子们东游,待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被路中间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堵住了去路,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们怎么办?其他孩子纷纷躲到路旁,只有项橐立于路中不动。项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项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见路中间摆着一些石子、瓦片。孔子问:石子于路何也?项橐答:筑城耳。孔子又问:城之何用?项橐曰:以假乱真,戏耳。孔子曰:既然戏之,车至何不躲也?项橐曰:城高门关,焉能过乎?孔子说:我过又待如何?项橐答曰: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见辩不过这个小孩,只好无奈地谓徒子曰:绕城而走。

车子绕过项橐的城池后,孔子越想越觉挡道的这个孩子非同寻常。于是又下车返身走到下,望着叉着个腰,仍立在内的项橐,笑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项橐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我想请教您三个问题。项橐见孔子笑着点头,遂脱口问: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了摇头。项橐得意道: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又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没等项橐问完,孔子就禁不住说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然后,他又接着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没有牛犊?什么马没有马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又摇头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一脸自豪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项橐说罢,又接着问孔子: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这时,恰巧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又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啊!

项橐一连串的发问令孔子不由得连连慨叹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这个故事不但饱满,而且有出处,点明是出自《三字经》与《战国策》可见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那么这个故事,至少证明了两点,一,是孔子的谦逊风度。二是,确有生而知之天才性的神童。头一个就不必说了,二一个倒是可以大大研究的。比如神童的产生条件等。这里面有大脑营养的问题,以及后天的教育问题。这项橐好像是纯天生的,家贫,不应有什么良好的营养,后天教育也谈不上。史书说他无师自通,这与通常所谓的惟物主义的解释就不通。他与后世的神童甘罗,谢尚、孔融等人不同,这三位都有良好的家教背景,如果历史上真有项橐这么个人,那么,人们传说中的天才就确实是存在的。大千世界千奇怪,有时要用非常规的思维,去考虑这个世界的多元性。我们没有见过的,不一定就没有。死抱所谓唯物主义观,很可能要跌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沟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