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燃光明高举光明我们有可能成为真人甚至天使

(2014-12-28 04:11:26)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点燃光明高举光明我们有可能成为真人甚至天使
       昨天读报,我看到了下面一段话,我无比喜欢,于是,摘录存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想按着这样的哲理来修订自己。
      漫长的隧道中,一群人摸索前进,眼目所及,尽是黑暗,他们看不见彼此,无法相互安慰,孤独捆绑着每一个人,希望渺茫,不知何处是黑暗的尽头,伤痛、哀怨与绝望渐成灵魂的重负……如果此时,有人燃起烛火,微光摇曳,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2014年的一个秋日,已经有12年未出新著的宗教学家何光沪,在为自己的新文集写前言时,想到了隧中秉烛者的形象。他说,秉烛者令人仰慕,他们使得人们看见了脚下的路,看见了同伴的脸,而且,最重要的是,秉烛者使得人们在彼此的面孔上看见希望与爱。

何光沪偏爱列维纳斯的那句话:他人的脸是神的命令。如何对待他人,如何与他人分享世界,是何光沪学术研究的关切所在。他对书斋外的人群,对周遭社会整个生活形态,怀有特别的关切。早在1987年,他就通过对马丁·布伯的《我与你》一书评述,表达过对生活意义的认知:使自己真正活得像一个人的唯一途径,就是把他人当做更好的人去对待;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的方式,是从自己出发,用整个身心的存在,去回应周遭世界,在与他人、与世界的相会中,照见自己生命的光芒。

秉烛隧中成为何光沪新书的名字。将晦暗照彻,使黑暗启明,这样的意象,对何光沪而言,既是难以抗拒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自我律令。人心与社会,都有幽暗之处,若有光,临到哪里,哪里的黑暗就会变成光明。他总是希望自己对明彻之事有所助益,并将其视为人生安慰的源泉。马丁·路德·金在去世前的演讲里说:我希望有一天有一个声音对我说我悦纳你,祝福你,因为你努力过。这是好的。何光沪对马丁·路德·金这低调的坚韧深为感动,他也把自己此世的目标定位在努力过,希望自己能穿越自身必然遭遇的黑暗,但始终有力量保持努力。

 我并不认识何光沪先生,我甚至在看到这段话之前也并不知道这个人。然而,心同此心,我喜欢他塑造的秉烛隧中的形象。

我们说了太多的话,也抒发了太多的感情,真的,假的,有秩序的,杂乱无章的。把世界搞得很嘈杂,像个闹市。但回过头来看,真的都不如去点燃一束光明,照亮自己,也映照别人,为光明而生存,为光明而努力,这是我们惟一能做的,也是我们惟一可以做成功的。我曾讲过,要过有意义的生活,要告别纯动物的生活方式,要建设希望与爱,编织科学而美的人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无论是上帝的旨意,还是生命本身的目的,都是要“使自己真正活得像一个人”向往光明,渴望光明,获得光明,首先要做的,也正是要点燃一束光明,把自己从黑暗中解救出来,然后高高地举起,一路向前走过去。

光明就在我们手中,点燃她,高举她,在光明照耀下,我们刷新旧有的日子,我们创造新鲜的生活。我们因此有可能成为上帝原始创意中的人,甚至还有可能升华为天使,走吧,让我们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