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快乐老人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为《侵华日军当年怎样分析中国人》文章说:作为日军师团作战指挥依据的《作战要务令》中“谋报”一章,第一条即是侦知“敌国的国民性,作战区域居民的性情,及其对战争的适应性”。可见日军对敌国国民性调查的重视。那么,侵华日军是怎样分析中国人国民性的呢?
当年侵华日军的兵要地志中除地形、交通、水文、气象外,大多有所谓“国民性”的调查,较有代表的是日军1937年编印的《长江下游地方兵要地志拔萃》,对江南中国民族所谓“民族性”有17条总结:
1.爱钱财和储蓄观念强,缺乏国家观念,不关心政治。2.同业者合作,同乡人团结紧密,商业道德观念强。3.爱面子。4.极富附和与雷同性。5.保守而尊大。6.实用主义强,恩义感薄弱。7.天命观念强。8.形式主义重,巧于词令。9.富于妥协性。10.上层阶级人士极尽怠惰享乐之能事,而一般百姓极勤勉。11.易被宣传所鼓动。12.猜疑心重。13.情况恶化时极脆弱。14.守成观念重。15.尊重祖先坟墓。16.对强者屈服顺从,对弱者虚张声势。17.回避责任。
文章分析说,日军人调查中国“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收买汉奸铺路。《长江下游地方兵要地志拔萃》中“对地方官民的注意事项”一节,首先是“关于绥抚利用的注意”:1.避免官吏蒙卖国的污名,保护其体面。2.用金钱操纵,若他们表面有清廉的君子名誉心,当用隐秘的方法收买。3.应保持威严。4.与中国人交涉应注意其妥协性。5.要利用中国人自治精神及地方自治机关。6.应给予地方官吏及自治团体相当的委任。7.以渐进的方式施以恩惠。8.对他们大小的要求,都应名舍而实就。(摘编自《世界军事》)
在江南汉民族的的民族性中的17个特征中,至少有 1.爱钱财和储蓄观念强,缺乏国家观念,不关心政治;3.爱面子。4.极富附和与雷同性。5.保守而尊大。6.实用主义强,恩义感薄弱。7.天命观念强。8.形式主义重,巧于词令。9.富于妥协性。10.上层阶级人士极尽怠惰享乐之能事,而一般百姓极勤勉。11.易被宣传所鼓动。12.猜疑心重。13.情况恶化时极脆弱。14.守成观念重。16.对强者屈服顺从,对弱者虚张声势。17.回避责任等15条缺点,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到。而“2.同业者合作,同乡人团结紧密,商业道德观念强”和“15.尊重祖先坟墓”这两条优点现在有些模糊了。特别触目惊心的是第一条,即1.爱钱财和储蓄观念强,缺乏国家观念,不关心政治。
17个特点,只有两条是算是优点,而今已经模糊了。反倒是剩下15条缺点,现今仍然存在。这还不可怕吗?而可怕的最是那第一条“爱钱财和储蓄观念强,缺乏国家观念,不关心政治”似乎更明显些,还有第八条“形式主义重,巧于词令。”还有第十条等。
如果说要寻找好教材的话,我认为这个不失为好教材。建议每个中国人,都要好好学习一下。如今我们的影视作品涉及到抗日以神剧居多,甚至出现”手撕鬼子“的雷人场面。然而,凭什么呢?太坑爹了。如果当年侵华日军分析出来的国民性至今还在的话,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的话,那么,这本身就是一出神剧。其实日军分析和鲁迅当年在《文化偏至论》、《坟·摩罗诗力说》、《坟·灯下漫笔》、《野草·墓碣文》和《呐喊·狂人日记》等杂文和小说,所揭示出自大性、自私性、看客性、奴性、吃人性等冷漠、狭隘、愚昧、落后等国民劣根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人骂别人很多,骂自己很少,甚至根本不骂。这正是难以出息长进的根本。触目惊心的日军分析报告,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最好从此冷静思考冷静行动。如何做一个新型国民而不是鲁迅先生痛骂的“呸,这样的国民”应为当务之急。爱国,从自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