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戏剧家你拥有那“伟大的寂静”吗?

(2014-08-04 17:00:12)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笔
当代戏剧家你拥有那“伟大的寂静”吗?
         偶然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万方的一席话,叫《戏剧该有伟大的寂静》万老师这样说——
       那天,我在首都剧场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的《樱桃园》。第二天醒来,首先跃入脑海的不是别的,竟依然是舞台上的情景:樱桃园的女主人柳包芙拉着她哥哥的手,站在舞台中央,那么空旷那么巨大的舞台,只有她和他;她的哥哥像孩子似的微微抽泣,柳包芙没有哭,没有说一句话,而是用她的目光,她心灵的眼睛抚摸着每一样旧物,抚摸着童年的记忆,抚摸着过往的生命,一一惜别。

  这哀婉的苦痛而深情的告别在剧场里引起了强大的反响,这反响不是掌声,而是寂静。绝对的无比的寂静。整个剧场似乎化作了一个人,这个人屏住呼吸,这个人的身心被攫住,这个人是我是你也是他,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观众。老实说,这是戏剧所能带给人的最美好的体验,反过来这也是戏剧人所能获得的最大的享受。

  我想到以往的一些观剧经验,甚至包括自己作为编剧,坐在观众席里看自己的戏时的感觉,我们是那么希望剧场里的反应,期望着效果,期望得到喝彩,甚至只要有笑声都好。我们好像害怕演出时观众席里没有声音,我们害怕寂静。为什么?寂静是心灵的反应,也许我们能力不足,没有通到观众心灵的能力,要不来那种寂静;也许我们太想从观众的口袋里掏钱,为此必须让他们满足,以为只要让他们笑了他们就满足了;我们太心急,太沉不住气,太缺乏底气,什么容易、什么来得快,就来什么,这真是悲哀。殊不知来自观众的最了不起的最有力量的反应,其实是寂静。

  没错,带给观众笑声是好的,是需要的。前些天看到北京人艺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就是这样一出精彩的喜剧。说句实话,若论让观众笑得欢,又怎么比得上相声、二人转呢?我以为戏剧应该,也可以给观众更多。戏剧可以生动地反映人类的境遇和人类的天性,思索人们周围和内心的事物,做出充满激情的描绘。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我们处于浮躁之中,对浮躁表示厌恶。那么能不能做点什么,抵御外界浮躁的侵扰,掸去自己身上些许浮躁的尘埃。我感觉,看《樱桃园》的经历就是一种类似的行动。当然这出戏具有更深更多的意义,但似乎也有我上面所提到的这层意义。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小文章,名字很棒:等等灵魂。文章中引了一首诗歌,摘抄两句:“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不知为什么,在谈到《樱桃园》观剧感的时候我想起了这首诗,真的,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地照顾照顾我们的灵魂了。

  是的,柳包芙的生活已经逝去,离我们十分遥远,然而在今天的舞台,柳包芙把寂静带给了我们,带给了剧场,为了那巨大的寂静,伟大的寂静,我向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戏剧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真正的创作者在创作时绝没有想到要创造一种主义,创作者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对人类的境遇、人类的天性,进行深刻的思索,在创作中做出尽可能生动的反映。

万老师说得很好,她也说出了当前影视剧创作的症结所在,现在的戏剧太闹了,特像闹剧,闹得让人受不了,又特像一个讨嫌讪脸的孩子。万方的话,令每一位戏剧创作者深思自己的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