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嘴大讲“感恩”这个动词。但其实,在当下,这是个理想化的动词,因为我们常常会看到的现象是,感恩只是笑话或一张冰冷的面孔。
那,我举几个例子吧,看完了,看你信也不信。
我有个老师,儿子在国外。她和先生退休后,领养一乡下女孩,供她吃喝,更供她读书。这个女孩子到了她家成了大小姐,每晚只跷着二郎腿看电视,并不帮她这个妈妈做什么。女孩的父母从乡下来了,也从无什么感激的言行,只是不厌烦地拿些我老师给的财物勿勿而去。后来,女孩读了高中上了大学,毕业工作后,起初还来个电话,后来,连电话也没有了,后来等于失联了。
我家族里有个老人,想当年曾全心全意照顾他贫穷的外甥们,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后来他老了病了,他的那些成了大款的外甥,却像没事一样,常常开着奔驰从他的门前昂然而过。有时在一起会谈起这个老人,我注意到,老人的外甥们面孔冰冷,顶多“噢噢”几声。
大前年吧,吉林那边来个据说是慕名而来的人,进了门几乎就要下跪了,希望我能帮助他的孩子去拜某人为师。没有办法,我帮了。他的孩子在某人那里学习,在我这里吃住。后来,学满三年,回去自己创业做得很可以。可是,他和他的孩子不但与那个老先生不联系,连我这里也没有电话来了。有一回,我去了吉林,顺便去看了一眼他们。主要是想了解孩子的发展。然而,他和孩子面孔也都是冰冷的,也是“噢噢”地几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父子竟多问了我一句:“您走哇,不吃点饭吗?”我连连说不了不了。待我很远后,又追上来问了一句,“他叔能帮忙贷点款吗?或者给联系个工程?”我笑笑,也学着噢了几声。
说说最近发生的事吧。我有个好朋友,他经不起他同事的磨,以自己的名义帮这个同事完成了一个定单,使这个同事成功晋级。而这是公司不允许的。结果,当公司调查这件事时,他的那个同事竟推说不知道这事,甚至发展到最后,把责任全部推到我朋友的身上,说是他自己主动要这样的,为了挣提成款。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对的。但如上所举,算得上余香吗?如果,感恩常常是笑话或一张冰冷的面孔,那么,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施恩了。
啥也别说,马上给老师打个电话,抽时间这两天去看看老人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