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一中学实行虚拟军衔制度是对平民的蔑视

(2014-05-08 07:30:48)
分类: 随笔
 重庆一中学实行虚拟军衔制度是对平民的蔑视
     《重庆晚报》刚刚报道说——
      拿破仑有句名言,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位于江北区的重庆市教科院华渝实验学校,也有类似的一句口号—“不想当将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句话印在一张巨大的“个人军衔晋升栏”上,晋升栏则贴在每间教室的侧墙上。

    重庆晚报记者昨日获悉,该校中学部实行虚拟军衔晋升制度,360多名学生人人都有一个军衔,从士兵到将军都有,每个学生用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去争取向更高的衔级晋升。

华渝实验学校为学生们设计的虚拟军衔分18个级别,从最低的列兵到最高的上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一一对应。每学期开学时,每个学生都被授予列兵军衔,这一军衔的基础分为30分。然后,老师依据虚拟军衔晋升评分细则,参考给学生制订的“一日常规”,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行为进行加分或减分,每周小结一次,加减分后为实际得分,学生在一周内得到10分,便可以晋升一级。

“一日常规”中的规定看似都是日常小事,但要在一个学期内晋升完18级的学生并不多。从2012年学校开始实施这样制度至今,只出现了一位上将,而且是一位女上将—去年上学期八年级2班的余欣蔓同学。

目前在九年级1班就读的阳光明媚同学,上学期晋升为少将,是全班唯一一名将官。“能晋升到少将这一级,当然很不容易。”昨日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阳光明媚自豪地说,为了得到晋升,她随时都在提醒自己上学不要迟到,上课不要开小差吃东西,努力参加每一项集体活动,争取每周多加点分。

阳光明媚总结自己的晋升经验说,能晋升到少将这一级,还是得益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完成作业的质量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这些都给她挣了不少分。“我们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都会记录每堂课上起来发言、回答问题的同学,每次可以加0.1分。每天的作业如果得到A,也可以加分。”阳光明媚说,可以加分的内容还包括主办班级黑板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等。“不光要努力争取加分,还要防止被扣分,这样才能更快更顺利地晋升。”阳光明媚说。

读了这则新闻,觉得学校的作法欠周全。

多少年来,拿破仑的这句话总是要被拿出来说事。只是说的时候,没有更多地考虑它的合理性。其实,即使是在拿元帅的部队里,也不可能个个是元帅。而绝大多数军人是士兵,战争,至少那时候的战争,以及后来若干年代的战争,都是士兵打赢的。都当了元帅,成千上万的军团都挤在作战室里看地图发命令,那么,前线呢?前活的活儿谁来做?

重庆这个学校虚拟军衔的作法,表面上看是激励学生上进。但客观上,也很可能要强化了等到级意识,蔑视了平民。正常的道理是,我是说脱离了拿破仑的偏激的“破论”的控制,那应该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仍是好士兵,当个好士兵,是士兵的职责。当个好士兵,再好不过了。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但更是平民创造的。

“不想当将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听起荒唐又刺耳。据说,这个学校还评出了上将,这就有点可笑得像闹剧了。同学们见“将军”,虽是说可以不敬礼,但彼此称呼什么呢?还是“某某同学你好!”还是“将军阁下好!”“首长好!”?不管敬礼不敬礼,在孩子们中间出现了“将军”,既不严肃,也不亲和了。与此相反,好多学校取消了“三道杠”,那才是理性的,才是聪明的。

况且,以应试教育的标准评出来的“将军”真的合格吗,将来真的能够“带兵打仗”吗?这有点说远了,就目前而言,那些不想当将军也当不上将军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学生吗?他们的心理感受如何,他们在这样等级森严的环境里如何生存成长?

人人都是元帅与将军,也就没有了元帅与将军,还是更多地关心那些普通士兵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