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圣人。而且圣得了不得不得了,他曾夸张地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意思就是,爱谁谁,有人欲就不行。他为官期间,曾捉得一名为严蕊的妓女“一再受杖,委顿几死”表达自己对淫欲的刻骨仇恨。
那么,他自己算数吗?
好像不大算。中国的圣贤,从来都是属手电筒的,只管照别人,不管照自己。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禁锢别人,放荡自己。
叶绍翁,南宋大诗人,曾因一首《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闻名。其中“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光照古今。我叫他“红杏出墙”之父。
叶先生好就好在实事求是,不畏权贵。即使是面对朱熹这个圣人,也还是较真。他居然当众揭发了朱老师“诱奸尼姑及儿媳”并且写进了他的史书《四朝闻见录》里。
那么,叶诗人是胡闹吗?不是。
《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等等。最后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历史的真相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所谓“纳尼为妾”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朱熹是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顾问兼皇帝老师,是最贴近皇帝的人,若没有事实,没有确凿的证据,以当时朱熹的身份,没人敢告假状。
当时。因为沈继祖‘叶绍翁等人的努力,朝野上下要求废掉朱熹伪学的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朱熹毕竟牛逼之人,虽然他承认了大家的揭发,上表认罪说“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且还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并说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
然而,因为朱熹有麻人的过人本事,在死后的千年里,经历代皇帝们的袒护,却仍然很圣的样子。
别人“红杏出墙”都要处罚,朱熹奸了尼姑与儿媳却依然圣,为什么呢?还是鲁迅的那句话:“这不叫偷,这叫窃!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没有别的解,只能是这样不像解的解。怎么办呢?(上图为朱,下图为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