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彝(1847--1918),又名张德明,字在初,一字俊峰,满族。祖籍盛京铁岭(今辽宁铁岭河西蔡牛乡张家庄),其先人清初编入汉军镶黄旗。他一生八次出国,在国外度过二十七个年头。每次出国,他都写下详细的日记,依次成辑《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约二百万字。其中《航海述奇》和《四述奇》曾有人传抄印行,其余均未发表过。张德彝去世后,他的后人恐先人手稿遭受损失,一九五一年将手稿送交人民政府保管,存放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内。
作为英文翻译张德彝曾于同治九年腊月初四(1871年1月24日),因为“天津教案”随钦差大臣崇厚赴法赔礼道歉,正赶上巴黎公社暴动。这年的三月二十七日,他先到巴黎洽租房屋,第二天就目击了这场惊天动地的事变。
1979年,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内,发现了张德彝七十八册日记手稿本,除《七述奇》遗失外,都保存完好,并发现《三述奇》中有目击巴黎公社革命的最大记载。
张德彝在《随使法国记(三述奇)》中,记述了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从公社战士的街垒战,旺多姆圆柱被拆除等历史性场面,不仅和正式记载相符,而且有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如所记巴黎街垒:“各巷口多筑土石墙,几案墙,又有木筐墙,系以荆柳编筐,内盛零碎什物,堆垒成台,炮子虽入,含而不出”。又如他写到凡尔赛军队对被俘战士疯狂镇压:“皆黑布蒙头,以枪毙之”。而公社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同治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1871年6月2日)记:“由楼下解判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叛勇不惟男子犷悍,即妇女亦从而助虐。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居则高楼大厦,食则美味珍馐,快乐眼前,不知有死。其势将败,则焚烧楼阁一空,奇珍半成灰烬。现擒女兵数百,迅明供认,一切放火拒捕,多出若辈之谋。”。尽管张德彝是当时东方古老封建国家官员,并不同情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但他却留下了这些凛凛如生的记述,成为珍贵的史料。而1979年的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中国和法国史学界人士的注意。
然而,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却并不广为人知。徐光荣说,他在写作《辽宁文学史》的时候,曾打电话询问铁岭文史界有关人士,竟无一人知道张德彝这个人。可是,当他问起赵本山,却是一律讲“知道,知道,那是我们家乡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