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为何强迫《清实录》记载庄妃劝降洪承畴?

(2013-09-27 06:04:02)
分类: 随笔
专家为何强迫《清实录》记载庄妃劝降洪承畴?专家为何强迫《清实录》记载庄妃劝降洪承畴?
       喜欢用性事骂倒前朝的野史家,曾在清末弄出这样一段——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当夜,皇太极的妃子——小博尔济吉特氏,携人参汤到洪承畴的居所。见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小博尔济吉特氏娇嗔地说道:将军,您对大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美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承畴竟连饮了几口。洪承畴只觉下腹燥热难当,忍不住便胡天胡地起来。
     在我即将完成的一剧本里,我巧遇二臣洪承畴。出于好奇,我问传说他当日与庄妃情事,洪先生鄂然,连说“本人虽然色胆包天,但对皇太极的妃子还是万万不敢的。我当时在人家的狱里,即使人家主动送上门来,我也不敢。”
     然而,在不久前的报道中,清史专家支运亭却言之凿凿地说,“庄妃劝降洪承畴确有其事”,其具体论述是——“这段传说虽非正史,但也有史籍可循,比如《清实录》等就记载过此事,还有史书中说由于庄妃劝降洪承畴有大功,受到了皇太极钦奖。”(《沈阳晚报》、东北新闻网6月11日)支先生在自己的书《大清开国六十年》中描写道——洪承畴当时誓死不降,绝食了好几天,是庄妃假称人参鲫鱼汤为毒药,骗洪承畴喝下,才救了他一命。庄妃用自己的温柔、机智感化了洪承畴,洪承畴内心对庄妃一直充满着感恩和敬慕之情,后来也就对大清朝更加信任和忠顺。”还好,支先生没有说色诱,但还是说了“温柔”但是怎样温柔的?没明说,却耐人寻味。然而,问题在于《清实录》到底记了这笔“温柔账”没有?
    且不说洪承畴当时对明朝的绝望心境,也不说皇太极作为男人的尊严以及他对爱情的态度,我们只分析一下支先生的这句论点就足够清楚。
     这段传说虽非正史,但也有史籍可循,比如《清实录》等就记载过此事……”这句话说得很矛盾,很不逻辑,很不常识。难道《清实录》不是正史吗?但凡了解一点清史的人都知道,《清实录》与《清史稿》一样,是这世上最正的正史,难道专家级的支先生连这一点也不知道吗?《清实录》是官书,其中《太宗朝实录》应在皇太极逝世后不久完成,清初的女真人就是思想再开放,就是开放到性解放的程度,也不可能记载皇太极用自己的爱妃去施美人计。
     为了求真,本人将“洪承畴”这个关键词输入我保存的《清实录》电子版中,反复搜索,也没有搜出庄妃劝降洪承畴的字样,不但没有“劝降”事,而且连“投降”事也只字未提。那么,支先生看的是哪一部《清实录》呢?世上究竟有多少部《清实录》呢?即使不同版本,也不会不同到这种份上。何况作为皇家日记,《清实录》只能是一个口径。那么,支先生到底看了没有呢?看了,把没有说成有,那就是强迫《清实录》记载庄妃劝降洪承畴了。可是,这样的事可以强迫吗?
     给阎崇年先生打手机,却是关机状态。但我查到了阎先生对这一传说的评说——“庄妃劝说洪承畴投降,历史上没有这件事,纯属戏说。首先,文献没有记载。第二,违反后宫制度。后宫是有制度的,皇帝的爱妃怎么可以一个人出了宫,到俘虏将领的囚所,这是说不通的。第三,安全没有保障。第四,以身相许更属荒谬。庄妃是皇太极的爱妃,而且还给他生了皇九子福临,他怎么会派自己爱妃到敌国的一个将领囚室里面,用色情来换取洪承畴的投降?第五,双方语言不通。洪承畴说汉语,庄妃说蒙古语,后来进宫学了满语,可就是不会说汉语,庄妃到了洪承畴这儿,两个人语言不通。
     那么,支先生是怎么回事呢?关于《清实录》他说的模糊,因为我们看不到他的引文,究竟庄妃色温柔劝降承畴是在这部书的哪一章哪一节哪一行,他没有说。关于“还有史书中说由于庄妃劝降洪承畴有大功,受到了皇太极钦奖。”这句话同样也是模糊,“还有史书”是哪一部?
     科学上的模糊,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识不清尚待探索。一类是故意打马虎眼,特别是下了“确有其事”这样结论的。不知支先生属于两者当中的哪一种。支先生为什么要强迫《清实录》记载庄妃劝降洪承畴呢?报道说,“在新书《大清开国六十年》中披露了庄妃如何施技劝降洪承畴……他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都予以了分析、推断和还原。“新书”?“研究成果”?“分析、推断和还原”?噢,倒像是一个答案。然而,怎么看上去似是而非呢?
 
     博主和支先生也是老熟人,写这篇博文,目的就是向老先生学习,找到阎崇年先生和我都没有看到的《清实录》中神奇而多情的那一段文字。如果可能的话,也一同找到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