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记忆里生动着的王世烈先生

(2013-07-21 06:30:42)
分类: 散文

在记忆里生动着的王世烈先生
在记忆里生动着的王世烈先生
在记忆里生动着的王世烈先生
      19日晚上,忽然接到王世烈先生亲属的电话,希望我能够为他写份悼词。我这才知道,老先生已于当日去世了。

 放下手机,王老先生笑容可掬的样子随即浮现。

 我又看见了他的笑,真诚而亲切。其特点是,双眼微眯,略一停顿,然后,轻轻说句:“你小子!……”是那种不见岁月痕迹的天真。可是,他接下来论事议人,却是严肃,处处表现对于公理的敬畏。是那种好的文化人的态度。

王世烈先生,出生于1933412日,原藉是黑龙江省富锦县。他青少年时期,读过私塾,也读过洋学堂。中学毕业后,他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来到沈阳市,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来,考入辽宁大学,毕业后,于1956年任沈阳市公安局的教官。1966年,到沈阳市第79中学任语文教师;王世烈自练酷爱文学写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终于因为杰出的成就,于1975年调入《沈阳日报》文艺部做编辑。

 1975年到1993年,在十八年的工作时间里,王世烈以自己辛勤的劳动,为《沈阳日报》的精品栏目“万泉”编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他还为沈阳市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作家和记者,至今,这些人谈起王世烈,都要充满敬意叫他一声“王老先生”足见师生之情谊深长。尤为令人称奇的是,王世烈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依然坚持写作,成为全国知名的杂文家,其作品经常以庄敬的笔名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大报大刊之上,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地方作者来说,实属不易。应该说,他老人家的写作于处于国家队水平。他先后出版了文集《哭笑吻》、《春秋漫笔》和《生命的原始底片》,为全国的读者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

   有人说,杂文家是都是追求高尚境界的人。王世烈正是这样,他的品德纯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因此,他的文章能够“铁肩担道义”。同时,正因为他老人家高尚的追求,他的业务才变得精益求精,因此他才能够“妙手著文章”。

  我和王世烈先生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然是因为稿件。打电话谈稿,见面也谈稿,除此没有别的。记得第一次见面,他端祥我好久,然后,说:“好小子,稿子我编好了……”我们一起喝过两次酒,他的喝法属于那种小酌的姿态,轻轻地端起,放在唇边,然后,一点点吸进酒汁,在品味中,他似乎是在有意为难烈酒的急性子,逗号、逗号、再逗号,让酒想燃也得等,想爆也得耐,直到他觉得够了度数,可以了,这才一扬脖干了,同时,赞叹一声:“嘿,好酒。”接着,才是意味深长的省略号。老先生的优雅,是那种有来头的并且见过世面的优雅,处处圆润,你看不到做作的毛茬儿,真是放松到了怡然的高水平。后来,我调到报社,他已退休了。我们曾多次在院里遇见,他喜欢戴个礼帽,四目相对,还是他先笑,然后手扶一下帽子,说:“小子,最近写得不错呀。”表现了长者对后辈的关心与爱护。

  大约七八年前的样子,我要去北京采访。他的一个亲人来电话说,他可能查出了肺癌。希望我把片子带给某医院的某医生,帮忙看一下。在北京,医生说,沈阳的确诊没有问题,保守治疗吧。此后,关于他的消息,一直是比较好的。

  19日,王世烈先生以八十高龄离开这个他深爱的世界,这世界又失去了一个好的文化人。于公于私,我都很痛惜。特别是翻开他送我的书,看到那一行谦逊小字:“关捷小友指正”心情更是难过。只愿王老先生一路走好,到了那个世界好好休息,杂文就不要写了,太累心,不如写点休闲文字,养养曾经太累的心。如果想念我们这些老朋友了,那就从万星奔走的夜空挤出身来,冲着我们微笑一下。那时我们会再度想起一个长者,一个好的文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