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信
关捷先生:
饶有兴趣地读了7月7日沈阳日报国学堂版您的《从钱钟书蔑视陈寅恪说开去》一文,读此文更见识了您的广博的阅历、深厚的功底、深刻的思想,真让人钦佩无已。击节叹赏之余,还有几点感想,想就教于关先生和国学堂读者。
一,关于“蔑视”,我以为,言重了。因为,说到底,充其量,钱陈二人之间仍属学术观点相左之范畴。钱陈二人治学方向不同,即使“谈不拢”,也很难以“蔑视”概而括之,表而述之。虽然钱不认同陈,但钱有没有就陈之所论,拿出确实高陈一筹,而让陈本人及陈的崇拜者茅塞顿开的东西?没有哇。慢说钱总体上未必“蔑视”陈,即使钱真“蔑视”陈,这种“蔑视”除了能让今天的人们理解“文人相轻”是咋回事之外,,实在也难说有多么服人的理由。
综观钱先生一生,目无余子,爱臧否人物,乃是先生治学或评人论事的一大特点。前不久,102岁的钱夫人杨绛老太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坚决反对拍卖钱先生的一批私人信件。杨先生的态度,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国舆论的支持。但我从某报最初的报道上看到,钱先生在给好友的这些信中,有些对当代学人的评价,似乎有失公允,有的还挺偏激,确实不宜公开。质之钱评陈,钱之所论,实在也并非无可商榷处。
二,关于陈寅恪对“杨贵妃入宫前是否处女”问题的研究,说陈“无聊”钱先生并非始作俑者,但是,不管出自谁口,都未免责之过苛,让人有点“秀才遇见兵”之感。陈先生是想通过杨贵妃这个个案,考证唐朝时期婚俗、统治阶级内部的氏族关系以及对当时政治的影响。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作学问的题目吗?国人对涉婚涉性似乎特别敏感,又特别讳莫如深,好像谁要提起此类话题,谁就不大正经似的。关文说,中山大学师生曾就此指责陈先生,可那是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二等公民的年代呀,问问当年指责过陈先生的师生,他们今天还那么认为吗?假如今天我们还揪住此事对陈先生兴师问罪,那我们几十年折腾的学费不是白交了吗?写到此,真想替地下的陈先生大哭一场。
三,关于《柳如是别传》的学术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可以讨论,但关先生说,该书“于济世救国有什么用呢?”这就未免太过了。一般说来,学术著作都没有立竿见影的“济世救国”作用,钱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还有《围城》,“济世救国”的作用就那么大吗?钱先生逝世之后,有人曾问过:表面看钱先生著作等身,可是,他对中国文化究竟有啥建树?其实这类疑问,无损于钱先生的博大精深。
四,谈到甲骨文的价值,关文说,“甲骨文再好,除了传达睡在地下的殷商信息外,还有什么用呢?”此论未免太奇怪,甲骨文能“传达”“殷商信息”,让几千年后的我们,借助它们知道殷商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这还不是它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吗?先人留下的东西,精华也罢,糟粕也罢,咱后人先得研究明白了之后再谈别的呀,不研究,怎知道何为精华何为糟粕?鲁迅先生有言:
“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们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进去,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踅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鲁迅说在八九十年前的话,今日思之,似乎还鲜活者呢。说这段话差可作为我们后人对待一切文化遗产的圭臬也不为过呀。
您的H大哥
回信
H先生:您好
看了你来信,像以往对我提的真知灼见一样,万分感谢。我并且认真阅读了,请允许我谈下看法。
一,我好像不大能同意钱质疑陈为“文人相轻”钱的大智,不至于如此小道。但我说蔑视,是过了些;二,我是同意陈先生的从杨的处女膜入手研究唐风俗的。我为此,专门写过博文,附在后面。但陈此事遭到诟病,不仅是把知识分子当二等公民的文革年间,早在1944年就是轩然大波。还有,关于甲骨文,可能我们的认识还早呢,但在未完全认识之前,说得神乎其神,也不像是科学。我不是反对研究本身,我是反对在结论之前拿幻影蒙饭吃。比如,沈阳有人靠在牛骨上刻甲骨文到处蒙事。此外。可能我浅见,但我认真审视传统文化,实在是觉得有用的东西有限。说是将来有用,那么请问将来是何时?秦汉以来我们等老庄、晋以后我们等玄学,宋以后等程朱……我们中国人等了千年也误了千年。没有这玩艺儿行不行,西方诸国的历史证明,太行了。《柳如是别传》不但钱不以为然,启功也不以为然。我喜读书,但好多古书读不懂。一是我的学识问题,二也说明古书本身有问题。比如,对周易,我就觉得怪。为什么要这样?数千年来,人民一直很苦,但学者视人民疾苦而不见,说些人民不知所云的痴话,其心何忍?其痴话何异于自麻与他麻的麻药?中国好多文化人拿鸡毛当令箭,比如,昨天忽然某人闲得难受了,居然说“梁启超的小说预言了今天的上海世博会”他们把这当学问,弄得满世界都是。过去有没有这样的人?
陈先生固然伟大,但除了伟大,还有没有别的,可不可以说他一下呢?做学问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启蒙又不能启智,由玄学到隐学到闲学,我不知其用处在哪里?学者,好的正常的,是为世人制钥匙和灯火而不是自己和圈子内人共同抚摸一块或数块枯骨玩。
拙见
多批评。再次感谢大哥对前文的指正。
您的小弟关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