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报道,5月28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举办了“老城区庆六一阳光体育队列展示暨表彰活动”。千名小学生继续冒雨表演,而领导们则坐在主席台上观看。此事被发到网上后,网友纷纷指责领导们太“无情”。
先向《大河报》致敬,向同行张扬致敬。能发这张的文章,能写这样的文章,好样的。
在致敬的同时,我细看了报道,竟没有看到主席台的领导名单。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这又向是无头案了。虽然后来也致歉了,但也是老城区教育局的名义,而非以领导的名义。而且,看上去,特别戏。
不是说,我非要揪住领导不放,而是,这很重要。我就想研究一下,那些高高在上怡然自得观赏千名小学生淋雨的领导,研究一下他们的心,其构成材质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不会有什么答案,只看到主席台上一张张傲慢无情的脸,尽管个个系着红领巾,但感觉不到有红心在跳。看上去很像人,但看不到人的模样。
自己家的孩子肯这样吗?
我看到,台上有白发的“爷爷”,有黑发的“父母”个个麻木地倨傲地坐着,看下面“小学生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在雨中表演,等待演出的学生有的在雷锋巨幅喷绘下避雨,有的把演出用的小凳子放在头上。”这戏好做吗,这戏好看吗?然而,竟能做得出来,竟能看得下去。
作为一个区级的教育局,来的无非主管教育的副区级和教育局的一干人马,副处级以下的人物,然而,竟气势如此。官范儿不在官大小,而只在官本身。
然而,不说我也知道,他们都是谁。我想起来了。在那场著名的“让领导先走”的悲剧里,我看过他们的出色表演。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官僚为欢迎上级派来走走样子的“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25位官员,组织全市最漂亮的能歌善舞的中小学生796人在友谊馆剧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 因舞台纱幕太靠近光柱灯被烤燃而引起火灾。当燃烧的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官员出来叫学生们:“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学生们很听话,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等上级政府与教育局所有在场的26个官员都从第—排撤退到最后一排的出口处“先走”了之后,教师才开始组织学生撤离,但此时电灯已全灭,大火已蔓延到剧场四周,唯一的逃生之路已被熊熊火焰堵住!(当时剧场只开放一个安全门,其余安全门均锁着)于是,学生们撤离火灾现场的最佳时机最关键时刻已被错过了!
796名来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师生(每所学校组织最漂亮的40多名学生歌舞队)全部陷入火海之中,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注,另有一说:死325人,伤136人;此处采用法院判决书的数字);死者中有288人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中小学生。 在场的有40多名教师,有36位遇难,绝大部分为掩护学生而殉职。
在场的克拉玛依市副处级以上官员有20几个,当时他们的位置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竟“奇迹般”地无—人伤亡,而且走出剧场门口时还个个衣冠楚楚!
这是《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5月28日洛阳市“老城区庆六一阳光体育队列展示暨表彰活动”台上的领导们,就是当年在克拉玛依友谊馆剧场谈笑凯歌还的领导,现在,他们又来到了洛阳的老城区演一把老戏,那保留剧目。
别怪我联想丰富,要怪就怪自己总是要装扮成人。听我劝吧,别总误以为自己是人,并且不遗余力地去装扮。这不好,这很不好,这连你们自己都对不起。想想吧,装人是能占便宜,但尾巴露出来时吃的亏就大了。
尽管在报道和致歉信中没有看到老城区及其教育局领导的名字,但面熟,老朋友了,19年前克拉玛依友谊馆剧场的台上瞻仰过造形,观赏过表演,老戏骨了,并且是本色派系的。
后悔文章开头向《大河报》及其记者的致敬,现在改回来,向老城区的坐在台上的前辈致敬,19年了,“前度刘郎今又来”百折不回,顽强至死,你们,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