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何教顺的高论——
“女生应有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能跟上10点的第二节课就好了,从7点到9点的时间应该用来化妆,然后再优雅地进入学堂,于是男生因为美的感动和鼓励,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羊城晚报》3月22日)
如果前半句是关照女生的话,那么后半句算什么呢?因为女生们化好了妆,男生们“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没听明白!莫名其妙!乡下农人有句粗话,叫“男女混杂干活不乏”,虽有点理,但带点不尊重,带点性骚扰。敢断定,发明这一粗话的人,是不会让自己的女人混杂进去以让别的男人不乏的。不知这句粗话是否何教授这一哲学的源头?还是何教授个人的经验之谈?教授一般是不会在意农人的粗话的。那,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何教授的个人经验。
何教授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而成为教授,是否一直是化好了妆的女同学们给的动力,是女同学的胭脂培养你长大成人吗?是女同学的“优雅”“美”教“你学走路,教你学说话”吗?真难为情,你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著名台词,叫做“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了我吃吧……”何教授的观点很古典,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古典浪漫。
然而,浪漫倒也不是坏事,可你的女学生们在你的浪漫情怀中是什么角色呢?说得好听一点,是你和你的男弟子的陪读丫环,说得不好听一点,很有点慰安的样子。难道女同学来到你的课堂读书,就是为了激励你的男生读书的,敢问何教授一句,她们化得花枝招展地姗姗来迟地走进教室,是否也同时激励你呢?
尽管何教授在答记者追问时作了一番解释——
记者昨日采访了何光顺,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向记者表示,提出“女生化妆说”本无一丝歧视之意,反而是对女性的“减负”。他认为,现在的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庭重负,还要和男人们一起学习、工作,很少有时间可以关爱自己,假若学校能将早晨的第一节课取消,抑或将其改成与女性相关的通选类课程,如化妆课程等,以供女生自主选择,岂不是对女学生的一种减负待遇?
然而,仍是看上去吱唔,想起来不通。真实的感觉是,何教授的哲学来源于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