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列欢迎托尔斯泰的曾孙

(2012-10-04 07:3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热列欢迎托尔斯泰的曾孙      

热列欢迎托尔斯泰的曾孙
     无比喜欢列夫托尔斯泰。喜欢他对人类无比的关心,喜欢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无比巨大的贡献。从《北京晨报》上看到他的曾孙来到北京,真是太高兴了。如果他能来沈阳多好,那我是一定要想办法见一面的。

     从照片上看,这位托尔斯泰和他的曾祖父很酷似。都是长脸阔额大鼻子,表情平静,但是深沉。

     列夫-托尔斯泰的曾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现在是普京的文化顾问,他的妻子是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的馆长,对博物馆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夫妻俩前天参观了故宫,他们参观了国博和天坛,感觉十分过瘾。“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中国出土的文物,比现在制作的还要精美,希望这些承载古老文化的文物有机会也来俄罗斯展出,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向中国朋友介绍了托尔斯泰的故居。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意思是“明亮的林中草地”,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林中草地”庄园原本属于托尔斯泰的外祖父,托尔斯泰在这里出生、长大。1847年托尔斯泰家族分家时,列夫·托尔斯泰得到了这块谁也不想要的土地。其后的60年中,托尔斯泰就在这里劳作、构思、恋爱、创作,直至去世。庄园中著名的白房子就是托尔斯泰居住和创作的地方,在这里,托尔斯泰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长篇巨著。

     如果可能,这个庄园我明年要去一下。去看望那位伟大的人,去瞻仰他的圣迹。

     资料记载,托尔斯泰,俄文是丰富的意思。1353年,一个名叫英特立斯的人从立陶宛王国迁入车尼格夫城,任该城军事首领。为了表彰他效忠君主的行为,莫斯科大公华西里赐予他优厚的赏金,授予他“托尔斯泰”这个雅号。1642年,这个家族中的瓦西里·托尔斯泰让儿子安德烈跟有财有势的俄国富翁、沙皇的内亲密洛斯拉夫斯基之女通婚,从此托尔斯泰家族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起来。托尔斯泰家族中出现过好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作家和美术家。十八世纪时,彼得大帝起用有学识、通世故,能跟欧洲人打交道的外交人材,这个家族中的彼得·托尔斯泰(1645—1729)就被提拔为俄国驻君士坦丁堡宫廷大使。为捍卫俄国的利益,他多次被监禁在阴湿的地牢里。为效忠沙皇,他又运用外交手腕阴险凶狠地刑讯杀害了彼得大帝的违命儿子亚历克赛。于是,他被封为伯爵。象彼得·托尔斯泰这样雄心勃勃,机智干练的人物在后来一百多年里又出现好几个。到了十九世纪,托尔斯泰家族地位的显赫达到了顶点:亚历山大是战胜拿破仑的有功之臣;菲奥陀是俄罗斯帝国艺术学院的主管人;狄米特里是尼古拉三世时期的教育部长……
      这个家族也出过几个怪人。特别是那位艺术学院的名画家菲奥陀·托尔斯泰,生性怪戾暴虐。1803年他作为沙俄帝国出使日本使团的随员,途中他的野蛮行为激怒了舰长,被驱逐出团。他带着一只形影不离的猿,流落在阿拉斯加海岸外的荒岛上,跟当地土著交朋友。在漫长的归途中,他搭船、步行、骑马,渡过大洋,横越西伯利亚,终于回到彼得堡。这段奇遇使他得了个“美国人”的雅号。他的挚友、诗人普希金还在诗中颂扬过他。
     托尔斯泰家族中,除了写出《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名篇的列夫·托尔斯泰外,还出现几位名扬俄国和世界的文学家: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1817—1875)是诗人和剧作家;阿·尼古拉耶维奇(1882—1945)曾写过《苦难的历程》。目前流亡在国外的托氏家族中也有个把出了名的人物。例如1935年出生在英国的尼古拉·托尔斯泰既是作家又是历史学家,至今仍在写作。最近他写了一部名叫《托尔斯泰家族》的书,叙述托氏家族迷人而复杂的历史,富于情趣,为研究托尔斯泰及其同族人提供了一些未被发掘过的历史资料。

     据《环球时报》2009年报道,托尔斯泰的后代目前大约有230人,他们散居在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地,其中瑞典等欧洲国家最多。他们中的大部分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也有少数人成为欧洲国家王室的成员。这些人从事的职业不一而足,有银行家、农场主,但就是没有作家。在这次来俄罗斯的“家庭成员”当中,最著名的是托尔斯泰的孙女之一塔季扬娜·利沃夫娜,她今年已是87岁的高龄,在很小的时候她就离开了俄罗斯,之后一直居住在瑞典。她曾多次返回托尔斯泰故居。用她的话讲,她已经太老了,这一次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回家”。而她的姐姐今年已94岁,无法前来参加这次团聚。
  由于语言不通,托尔斯泰的后人之间联系非常少,大部分人互不相识。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来到俄罗斯,但在他们身上不难找出托尔斯泰的影子:大鼻子,朴素的面孔,许多人至今依然保留着托尔斯泰这个姓氏。
     如果这位小托尔斯泰来沈阳,我将请他喝酒,好好谈一下托尔斯泰,并写一篇关于其家族新故事的特稿。或者他能在北京多住几日,那我节后就去看望他。同时定一下明年参拜托他曾祖父的故居的计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