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宝玉英年早逝,李煦奉旨扶持“贾政”
(2012-01-28 18:54: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长篇连载 |
《破译曹雪芹家族档案密码》之十二
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曹雪芹对贾政这个人物很不感冒。他既无人情味,也无任何才华,特别像一个小心谨慎而又行为刻板的小公务员。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人不是曹雪芹的父亲,是他的养父。他的父亲曹颙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
曹颙,字孚若,出自《易经》“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小名连生,曹寅子,取此名取连着生之意。 他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五十年二月初二正式参加工作,接替父亲的江宁织照。上任之后,他在舅舅李煦的帮助下,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三下五除二“补齐”了父亲的亏空。在还债的同时,他又做了这样一些工作——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康熙接到这样一个折子,《李煦曹颙奏护送做乐器人上京并进各样竹子摺》
这个折子透露一个有趣的细节,这就是康熙的雅兴。在这之前的八月初八,康熙下了道旨,“谕李煦、曹颙,朕集数十年功,将律吕渊源御书将近告成,但乏做器好竹。尔等传於苏州清客周姓的老人,他家会做乐器的人并各样好竹子,多选些进来,还问他可以知律吕有人一同送来。但他年老了走不得,必打发要紧人来才好。特谕。钦此钦遵。”这道旨讲的是,康熙利用数十年时间命人编的《 御定律吕正义》马上完工了。这是一部以乐律学主要内容的音乐百科专著。全书分上编、下编、续编,
后又增加了后编。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命魏廷珍、梅□成、王生编修乐律书籍,康熙命名为《律吕正义》,
并以皇帝御定的名义刊布,共5卷,分为3编。
康熙的意思,是要按照这部,做一批乐器。他令李煦曹颙将一个姓周的乐器老工匠请到宫中,并带些做乐器的上好的竹子。
两人在折子中回答,周启兰老人已不能行走,但推荐了“钱君达、张玉成二人知道律吕,会做乐器。臣等差家人护送上京,伏候俞旨,并将各样竹子进呈。”同时,他们又汇报说,竹子问题正在解决中,“臣已差人往产竹地方前去寻觅,俟一得随即星赍进上。”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九,曹颙上了一道折子《曹颙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向主子汇报一下母亲对皇上恩典的感激行为,老太太“率领全家老幼朝夕顶香,叩祝万寿无疆”折子没说是针对哪一次恩典,但对照前文,显然是指康熙对他们“补齐”亏空的默许,具体说就是那条充满主仆深情的批示——“:“当日曹寅在日,惟恐亏空银两不能完,近身没之後,得以清了,此母子一家之幸。馀剩之银,尔当留心,况织造费用不少,家中私债想是还有,朕只要六千两养马。”
同时,曹颙在这道折子里汇报了一下江南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的米价和天气情况,属于平淡无奇的日常工作。
这就是讫今为止,我们在档案中看到的二代宝玉曹颙上任后做的仅有的一些工作。因为七个月后,我们在档案中看到的是他故去后的情况,即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内务府奏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原因,我们从正月十八的《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颙後事摺》中的“病故……本月内择日将曹颙灵柩出城,暂厝祖茔之侧”是在正月的某一天,并且是病故。
康熙是极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人,活动在他身边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没有一个是庸常之属。我们读《红楼梦》,在大观园里,其实看到的一组青年知识分子的群雕。其中,绝对是有二代宝玉曹頫的影子。“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彼时,尚在母腹中的曹雪芹当然不知道皇帝对父亲的“断词”,但出生长大后,母亲和祖母一定会对他说,这是父亲的哀荣,这更是曹家的荣誉。
在做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痛惜之情后,康熙对曹家做了进一步的安排,这就引出曹雪芹养父曹頫的喜从天降。
康熙不能这样看着曹家毁了,他说——“他的祖、父,先前也很勤劳。现在倘若迁移他的家产,将致破毁。李煦现在此地,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之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頫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他们弟兄原也不和,倘若使不和者去做其子,反而不好。汝等对此,应详细考查选择。钦此。”
一个“务必”,道出康熙对曹家多少的关怀?不错,康熙与曹寅是主仆关系,但主仆关系就不会发生兄弟深情吗?人性无处不在,即使是在主仆之间,即使是在君臣之间。在早期女真人中,主仆关系特别复杂,其中竟含有战友的因素。奴才做优秀了,可以消除奴才的身份,可以抬旗,一直抬成贵族。奴才对主子有救命之恩,主子可以把奴才写进家谱,让后世子孙纪念,甚至做成偶像让后人祭拜。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焦大这个人物身上得到证明。焦大因为在战争中背过贾家的祖宗,省下水来给主人喝自己喝马尿,所以,成为东府里无人敢惹的功臣。如果他不居功自傲醉后揭露贾家的丑闻,贾蓉是不会命人往他嘴里塞马粪的。显然,像康熙对曹寅这种主仆关系,曹雪芹在曹府里看到了。
李煦何等人物?他接到了内务府转发的御旨,马上在曹寅的弟弟曹荃家做了调查。这道折子中说:“本日李煦来称:奉旨问我,曹荃之子谁好?我奏,曹荃第四子曹頫好,若给曹寅之妻为嗣,可以奉养。奉旨:好。钦此。”
这位“林黛玉”的祖父,高级知识分子,做事十分慎密,尽管有皇上圣旨,但他对曹頫的调查仍不敢随便,在道折子里,他特别说明“详细考查,曹荃诸子中,既皆曰曹頫可以承嗣”他甚至还把一个基本群众的话也写了进来,“当经询问曹颙之家人老汉,在曹荃的诸子中,那一个应做你主人的子嗣?据禀称:我主人所养曹荃的诸子都好,其中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等语。”
这才“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颙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街。”黛玉的绝顶聪明就是“爷爷”这里来的。
康熙看到这里,批道:“依议。钦此。”
了
曹荃,是曹寅的弟弟,原名曹宣(因避讳改),字子猷,号筠石。原任司库,康熙三十年已做侍卫,他三十六年曾奉使到过真州,从他哥哥曹寅追忆描写他那时是“忆汝持节来,锦衣貌殊众”那句诗来看,兄弟关系不错。可不知为什么,康熙说他们不和。
曹頫(1706年6月8日——1774年2月17日),字昂友,号竹居。是曹荃的第四子。据康熙六十年(1721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从曹寅写给后辈励志诗中可以看出,曹頫小小年纪就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钻研。
“好古嗜学”,又学的是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这正是腐儒“贾政”
曹頫因为对伯母的孝,而赢得了以孝治天下的康熙的欢欣。于是,平步而青去直上,正如薛宝钗言志的诗中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太幸运了。
一个织造,别人不知要耗尽多少心血与财力弄到手,而他,就因为堂兄去世,就因为对伯母的孝,就探囊取物了。
那么,他能当好三代“宝玉”曹雪芹的养父吗?他能当好曹家的最高家长吗?他能当好朝庭的织造吗?
我们在《红楼梦》中看贾政的形象,再对照档案中曹家的命运,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