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太祖努尔哈赤)

(赫图阿拉古城)
时间:1616年正月初一上午。也为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
地点:赫图阿拉。又称兴京、黑图阿拉、赫图阿喇或黑秃阿喇,满语“横岗”之意。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始建城堡于此。2年后,又增修外城。内城周2千米,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4.5千米,居住精悍部卒。外城北门外,铁匠、弓匠分区居住。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即汗位,建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定都于此。天命六年(1621),始迁都至辽阳。天聪八年(1634),尊为兴京。今仅内、外城城墙有部分残存,城门遗迹尚清晰可辨,其余建筑已荡然无存。
2006年05月25日,赫图阿拉故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人物:努尔哈赤、诸贝勒、大臣、侍卫长阿敦、秘书长额尔德尼。
这一天,是正月初一,是那样不平凡的正月初一。
《满文老档》第二函“太祖皇帝”中这样记载——
“丙辰年,聪睿恭敬汗五十八岁,正月初一日,申日,国之诸贝勒、大臣、众人会议曰:‘我国从无立汗,其苦殊深。天乃生汗以安国人也!汗既天生,以恩抚贫困之国人,豢养贤远者,即应称上尊号。’议定后,八旗诸贝勒、大臣率众列成四方四隅,立于八处。有八大臣持书自八旗出跪于前,八旗诸贝勒、大臣率众跪于后。立于汗之右侧之阿敦侍卫及立于汗左侧之巴克什额尔德尼,各自出迎,接八大臣跪呈之间书,放置于汗御案。巴克什额尔德尼立于汗左前方,宣书咏诵“天任抚育列国英明汗”宣罢后,诸贝勒、大臣起,继之,各处之人皆起,于是,汗离座出衙门,叩天三次,叩毕回位后,八旗诸贝勒、大臣依次庆贺元旦。各向汗行三叩首。是年,始行养蚕,推广植棉于国中。”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1616年正月初一这天上午,那些贝勒爷(清第三等贵族。当时多为努尔哈赤的战功卓越的子侄们,而天命元年即1616年的贝勒,基本上就是王爷。只是那时努尔哈赤还没有封王)还有大臣们联合请愿,请努尔哈赤为了女真的利益称汗,即称王。以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等人为首的八大臣,还呈上了请愿书。
众人一齐跪下,
在这种情形下,努尔哈赤的总侍卫长阿敦和总秘书长(巴克什,满语,有“秘书”的意思)额尔德尼走下殿来,接过请愿书,放在努尔哈赤的御案上面。获得努尔哈赤恩准后,额尔德尼宣读了八大臣的请愿书。读完之后,众人起立。努尔哈赤离开座位,走出衙门,叩天三次。然后回来,接受众人的叩拜。
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完了,开国大典就这样结束了。
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从这份原始档案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大操大办的样式。从万户侯的祖先猛哥帖木尔到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家族已做了七代贵族,铺张奢侈的事,对他早已不算什么。他见过,他甚至厌倦了,于是,他选择了简朴来过这个开元之年。
然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努尔哈赤已打了30多年的战争,到这时,他已吞并了哈达、辉发和乌拉,重创叶赫,疆域扩展,延袤数千里,人丁众多,兵强马壮。他有资格与明廷分庭抗礼了。而小他5岁的明万历皇帝在这30年里做了什么呢?从万历14年(1586年)开始到现在的万历44年(1616年),他做了30多年的“不上朝”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1616年正月初一的这一天,万历仍沉在歌舞升平里面。那一天,他不可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强大的对手只向上天行了三次叩首,就低调地登上了王位。
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还看到了有趣的最后一行“是年,始行养蚕,推广植棉于国中。”这就是发展经济。
努尔哈赤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惊天动地的改朝换代,但他却都做得是那样的不动声色,让史官们做的“日记”也不过是三言两语而已。
1616年的正月初一,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那天是过大年,是天大的大年,然而,努尔哈赤却过得极其淡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