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20104/42/663135875992227634.jpg
我非常喜欢《我的娜塔莎》,为编剧、为导演、为演员的出色工作而高兴。同时,目前正在通过我的朋友《永不磨灭的番号》的导演高寒在找主演朱亚文,准备采写这个优秀的演员。更同时,暗暗佩服高满堂先生,觉得他真是行,除非不写,一写便雷人。
然而,片中有两点令人晦气的硬伤,实在成了可恶的白璧之瑕。虽说瑕不掩玉,但这回却着实影响了这块玉的品相。
剧中错误地使用了“发送”一词。
当傅景惠来到佟家向舅舅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准备在佟家卧薪尝胆时,他的舅舅为了将来霸占她的家产,当即表态:“好的,我把你当亲闺女一样发送!”(大致)
当傅景慧和庞天德要结婚时,尽管这个情节太不合情理,一是破坏了庞天德的形象,二是破坏了傅景慧的形象。三是我们无论在情感与道义上,都欺负了人家,一口一个“老毛子”太过份了。但由于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我们还是认何了。可但是,同样要命的错误再次出现了。庞天德的父亲庞善祖向娜塔莎表态:“我会像发送亲闺女那样发送你!”
本是在说喜事,可是让听来却是那么晦气。
“发送”一词,《辞海》里有四种意思
1.
送交。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各限自指挥到日,一月内取到文字,发送史局。”
阿英《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发送的日子,总要在报纸上登一则广告,题作‘今日附送月份牌’。”
2.
打发,使离去。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一折:“若到荆州 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 关云长 向北归。”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陛下割恩断爱,以社稷为念,早早发送娘娘去罢。”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大唐家不想你三军动,我将你即发送,子父每得相逢。”
3.
即送终。指办理丧事。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原来你浑家亡了也,你如今也有些钱钞,发送你的浑家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妻子发送丈夫,也花了许多钱。”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我已经发送了一个姑爷,还得再给亲家母打幡儿吗?”
4.
指治丧费。
《红楼梦》第四四回:“一时只见 林之孝 家的进来,悄回 凤姐 道:‘
鲍二媳妇吊死了,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呢!’……
贾琏一径出来,和林之孝来商议,着人去做好做歹,许了二百两发送纔罢。”
这四种解释,前两种对喜事也不大合适;后两种对喜事是大不敬,是添晦气。
我查来查去,终于在“百度”查到一条可以为《我的娜塔莎》一剧撑腰的解释——“发送是订婚的一种礼仪。届时男方向女方馈赠聘金。有钱人家,聘金丰厚,绫罗绸缎、金银首饰、上等绍兴老酒、麻饼金团及看似平常却寓意吉祥的炒黄豆、胖脯;用红绒两端系着的花生,意谓喜结连理;用黄糙纸包裹并贴有红纸的干果品,如桂圆、枣、莲芯等雅称“元宝”包头,均是馈赠的礼物。是日,女方还应问明男方及其父母、挈郎和揭方巾福气婆的鞋子尺寸,提前预制,待结婚时赠予。”
然而,这个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通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东北人,讲了“发送”一般就是指老人送葬。口语当中经常讲的三大事就是:“发送老人”、“娶媳妇”、“聘姑娘”。而《我的娜塔莎莎》的背景就是东北。假如,在东北,有谁问:“你家姑娘发送了没有?”那是一定要招打的,“你他妈什么意思呀你,你咒我?我他妈先揍你!”,对方会这样说;假如有谁说:“明天到我家喝喜酒呀,我发送姑娘。”那是一定要招到嘲笑的,“这人傻了是疯了?”人家嘲笑完会在心里这样狐疑。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第三版第185次印刷第340页,这本词典非常不支持《我的娜塔莎》,因为它对“发送”只有一种解释,即“办丧事,特指殡葬。”
所谓特指,就是别无所指。
话说回来,我还是喜欢《我的娜塔莎》,因为喜欢,所以为它的低级错误而难过。如果我的难过是自做多情,甚至是错误的,那么,请原谅我。
《我的娜塔莎》我爱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