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2011-07-14 04:2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典特稿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中国隐形人的传奇



    画家刘勃麟出于对自身磨难的不满,创建了中国隐形艺术。
他一次次消失在街角、废墟、广场,甚至在国外都流传着他隐身的传说。有一次,他“隐”在了电话亭前,一位女士在那里煲电话粥,两个小时过去了,竟对身边的他竟浑然不觉。这位画家到底想干什么,他自身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让他选择了“隐身”?

2011年春节,被称为中国隐形人的刘勃麟从京城回到阔别了许久的故乡山东滨洲。他为家乡人表演了自己的“隐形艺术”。他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助手就可以把他画成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结果令人乍舌——有的时候路过的人在他一动不动的时候完全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乡亲们大惊失色,怎么好好的一个大活人,靠墙靠了两个小时,说没有就没了?有人说:“连外国人都奇怪呢,咱们勃麟是神人呗!”听到这样的评语,这个山东大汉就要开心地笑。

刘勃麟今年38岁。1999年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北京和山东两地求职,但没有哪个位置是属于他的,因此,他就始终是个流浪艺术家。

200511月,他好不容易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创作基地,可是,隆隆的铲车开了过来,他赖以生存的艺术营变成了虚墟。他的梦想,再一次被现实击得粉碎。

他想到了抗议,一个艺术家的抗议方式。于是,在中国,一个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隐形艺术。

《城市迷彩1号》抗议野蛮拆迁,观众从中读出了对社会的爱(小标题)

20053月,刘勃麟在四处碰壁后,来到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找到老师隋建国。老师接纳了他,他开始为老师当助手。

到这一年的秋天,刘勃麟可以独立作业了,也就是说他可自己靠创作为生了。他花了一笔昂贵的钱,正式入住艺术营。就在他要雄心勃勃大干一番的时候,1116日,艺术营被夷为平地。他和100多位艺术家没有了家。

事业刚刚有了转机,就被莫名其妙地给灭了。而且,任何说法也没有。刘勃麟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又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1118上午8时,他站在被拆成废墟的工作室上面,对两个画家朋友说:“往我身上涂彩,把我画成和这片废墟一模一样。你们的办法就是不许让任何人看出我来,我要隐藏在这里。”这样,他的朋友开始向他们的身上涂红砖的颜色、水泥的颜色、钢筋的颜色。8个小时过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快,他们就看不到刘勃麟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刘勃麟把这个作品拍成照片,取名为《城市迷彩1号》

北京各大媒体的记者也都来了,刘勃麟从隐蔽废墟里发出雷人的声音:“人们啊,我爱你们,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受无家可归了,可你们也变残忍了。”。于是,报刊、电视台、电台频频出现对野蛮拆迁的遣责,和对拆迁法的呼吁,城市迷彩1号》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周以后,北京三位书画艺术家办了一个抗议野蛮拆迁的美术作品展览《拆..拆?》刘勃麟的《城市迷彩1号》在上百张入选作品被选出来印成宣传海报,飞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人们在心灵震撼中思考,在感受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关心,对人们的深爱。

刘勃麟的目的达到了。

关注下岗工人的命运,创作《下岗706》(小标题)

2006513,北京要举办一个名为“兵临城下”的雕塑展。刘勃麟作为新人,被黄岩先生推荐参赛。

他这时,有点茫然,不知道要拿出什么作品。开展前的15天,他来到展区附近,发现有个名为“706”的工厂,现在已成一片废墟。灵感突现,他想到了下岗工人。于是,他开始了采访。

他找到了这个厂的6位下岗工人。他们都是九十年代下岗的,这些人大都在五六十岁的年龄,被买断了工龄,年纪大,知识老化,找不到新的工作。他们本身的待遇别,又要养老人,又要供孩子读书。一家三口住在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想买房子买不起。

艺术家的良心,催使刘勃麟要为这些人说句公道话。他把6位师请到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开宗明义,他说:“我想请各位配合我,塑一组群雕,你们靠在工厂剩下的那段墙上,我把你们画消失了。表达我对你们的关心,也请全社会都来关心你们。只有你们站在那里,才有说服力。”

一个在酒店里递毛巾的师傅问:“你想干嘛?这要引起社会问题怎么办?让外国人笑话我们怎么办?”刘勃麟听了这句话,差点掉下眼泪。多好的工人哪,在自己受了那么多委屈后,他们还在想着我们的国家。

刘勃麟耐心地解释说:“不会的,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但你们的问题要提出来,要引起重视才行。”工人们沉默。他们越是这样,刘勃麟就越是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半个月过去了,刘勃麟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还是不行。512日晚上,他突然问一句:“你们想念706厂吗?”此方一出,师傅们不约而同地流出了眼泪。沉默半点晌,他们终于同意了。

513,“兵临城下”开展。当天下午,6位工人师傅带着一直保留着的工作服、鞋子,来到了工厂仅剩的那段墙边,紧紧靠在墙上,他们站成了一队。

刘勃麟和三个画家朋友,挥毫泼墨。3个小时过后,6位师傅消失了,那里只是一段孤苦无依的墙,深蓝色的底子,白色的条纹,上面似隐似现“文革”的语录:“工人阶阶级……”

这个取名为《下岗706》的作品,立即吸引了众多中外参观者。人们为刘勃麟的社会良心而鼓掌,掌声最热烈的是那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工人老大哥。

《下岗706》被评委认为是最具创新意义的艺术,最具人文关怀的作品。刘勃麟因此而获大奖。

然而刘勃麟最高兴的是工人们的掌声。

不久以后,6位师傅告诉他的消息,说北京市有关部门因为看了这个作品而开始着手解决下岗706工人的困难。自己的作品干预了社会,促进了社会进步,这是他最高兴的。

《城市迷彩之东方红》让观众记住历史,“我们再不能有文革!”(小标题)

刘勃麟这样画着,名声越来越大,画儿卖得很好,生存问题也基本解决了。他的创作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20076月,他在“751”工厂院里,看到一辆老掉牙和“东方红”牌火车头,仍在企业的专用线慢条斯理地服役。他看了那辆车头许久,作为经历过那些段痛苦历史的人,他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是发现了那个年代的特殊符号,他要记录下来。于是,他站在了车头的栏杆上,让自己的同伴开画,他要隐在车头里,向世人讲述曾经的秘密。

他的助手开始往他身上涂绿漆、涂黑漆,画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他一半在里一半在外的时候,工厂的保卫科来了人。

“你们不能画!”保卫干事语气很坚决。

 “师傅,求求您,我的作品就剩一半了。”刘勃麟语气很坚定。

双方僵持了半个小时,以刘勃麟撤退为结局。可是,在他快走的时候,保卫干事忽然神神秘秘地伏在他耳边对他说:“想画,也不是绝对不行,你表示表示,我明天把车出来,你可劲儿画。在门里是我的责任,到了门外,我就没有责任了。你给我400元就行。”刘勃麟苦笑着答应了。

 回到工作室,刘勃麟想,这个保卫干事的表现,正是长期极左思想造成的。他对艺术创作是如此的无知如此的粗暴,而他所谓的责任心又是如此地虚假, 400元即可买断。这更坚定了他要创作这幅画的决心。艺术是要有教育功能的,他要教育人们再不能这样。

第二天,刘勃麟付给了那个保卫干事400元。他果然热情地把车头开了出来。刘勃麟站在车头前,让助手画了整整2小时,他与“东方红”融为一体了。

画作拍成展照片展出后,一些青年观众看不懂。刘勃麟站在作品前,耐心地对大家说:“我隐藏在里面,就是想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我们再不能有文革了。”

有观众问:“刘老师,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他就会两眼湿湿地告诉人家:“因为爱,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人民。”

远征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让高傲的西欧美术界仰视中国(小标题)

刘勃麟名声大振,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人们对他的隐形艺术交口称赞,但他并不满足国内同胞的赞许。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他就知道,尽管我们中国的美术界古往今来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但西方人仍然不愿承认,特别是在油画方面,他们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作品。

于是,他决定远征欧洲,让那里的执偏见的艺术界低下高傲的头。

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

巴黎、威尼斯外国人惊呼他为精通隐身术的“中国隐形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