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谐佳话,祖宗创下的百年友谊今日成功链接

(2011-07-05 07:57:55)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典特稿

    我有几个铁哥们,常常在聊天时,感慨:“要是我们的孩子将来也成为我们这样的朋友,那该有多好。”我听了,就给他们讲下面的故事,这是我们河北采来的——

    100多年前,河北衡水一小商人来到廊坊做生意,天降几日大雨,他走不了。痛苦地在街上徘徊。门开了,一个好心人让他进去。两家百年的友谊开始了

    6 23,廊坊市陈桑园村陈怀喜家要比别人家热闹多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祖宗朋友的后人来串门了。

   这确是陈家的大喜事,100多年的友谊因为文革中断了几十年,现在重新链接上了,这还不是天大的喜事?廓坊市的著名音乐家王志远认为这但是陈家个人的天大的喜事,而且也是和谐社会里的一段佳话。

    佳话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友谊源头,一百多年前的那个雨夜

   陈怀喜说,那是一百多年前,我曾祖父交的朋友,那年我奶奶19岁,刚结婚。记得可清楚呢。我们家一百多年来,一直讲那天夜里的故事。

   一百多前的,廊坊还不是今天的样子,哪有柏油马路呀?那时就怕下雨,只要一下雨,遍地都是稀泥,别说是下地做活,就是走路也难上难呀。陈桑园更是厉害,没有人修路,政府更不修。那天中午,下起了瓢泼大雨。

    廊坊街上有个外地来卖笼屉的赵林蛟,推着车子往家走。他越走雨越大,车轮子上的泥也就越多。从廊坊走到陈桑园的时候,天黑了。他走不动了,靠在陈家大门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门开了,陈家的老太爷看见了他。当时廊坊正在闹土匪,晚上的时候,家家都要紧锁大门门口出现一个陌生人,一般是不敢让进来的。陈老太爷让赵林蛟进了院,命令刚过门的儿媳妇做饭。这时,家里有人说,不行吧,万一他是坏人哪?陈老太爷说,不怕,他就真是坏人,我们对他好,他也不见得就起坏心。饭吃完了,雨却没有停的意思。陈老太爷说,你就住下吧,等雨停了再走。赵林蛟十分感激陈老太爷,他说自己姓赵,今年50岁,家住在衡水。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飘流四方走街串巷卖笼屉。今天遇了大雨,多亏大哥相助,不然一定要淋病的。

    三天后,雨终于晴了。赵林蛟要走了,他对陈老太爷说:“谢谢老大哥,我过些日子还要回来拜访。”就这样,赵林蛟回到了老家衡水县赵庄。果然,三个月后,陈家的大门响了。陈老太爷出门一看,正是他的赵老弟。赵林蛟领着家人站在门口,手里而提着一罐酒,他说:“老大哥,这是我妻子,这是我儿子,这是我侄子,快来叫恩人,我领他们是来认亲的。”说罢,一挥手,孩子趴在地上“咚咚”地磕起头来。

     陈老太爷见了这个场面,非常高兴,他想,这个兄弟我没有看错,果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给家人下令,杀猪宰羊,款待远方的朋友。赵林蛟启开了那罐子酒,给大哥斟满,然后举起自己那碗,深情地说道:“老大哥呀,我领他们来的意思是,不仅我们俩好,我们的后代也要好下去。成为世交,世世代代好下去。”陈老太爷听了这番美意,自是一百个同意,连连叫好,说:“听说古时有这样的事,我们今天也试试,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亲戚了。”

      陈赵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乐了几天,然后,赵林蛟一家人要走了,陈家人依依不舍地把送到村东的大道口,陈老太爷千叮咛万嘱咐地说:“兄弟,你要常来呀。”从那以后,逢年过节,赵林蛟都要带着家人来廊坊拜访陈老太爷。赵林蛟和陈老太爷去世后,他们的儿子不忘先人的教训,继续彼此之间的友好往来。赵林蛟的儿子和陈老太爷的儿子去世后,他们的儿子依然来往。

     到了解放后,赵林蛟的曾孙赵瑞开和陈老太爷的曾孙陈怀喜仍然保持着世代相传的友谊。赵瑞开第一次来到廊坊时,因为比陈怀喜大几岁,所见了面,就叫陈怀喜为兄弟,跟亲的同胞一样。只要到了年节,两家人是一定要聚在一起过的,像他们的先人似的,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在衡水和廊坊两地之间,人们传颂着这个美丽的奇闻

     一个旧时凄凉的雨夜,就这样孕育了一段温暖的故事。

  苦苦寻找,三十年没有丝毫音讯

      1976年,赵瑞开给陈怀喜来了信,他向弟弟介绍了自己家的情况,信的结尾处说,兄弟呀,大哥想你了,过些日子我带着孩子们去廊坊看你。陈怀喜在家里等呀等,一直没有等到大哥来。很快,就唐山大地震了。衡水虽然不是震中地区,可不知为什么,写过去的信总是被退回来。就这样,双方失去了联系。

怀喜着急了,他四处打听赵瑞开一家人的下落,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不死心,和老伴多次给衡水那去信,可是那边叫赵庄的村子很多,投递员不知道往个村子投,所以信还是要被退回来。陈怀喜就和老伴在在河北省范围内找,可是,一连找了30年,也还是没有找到。他后悔,千不该万不该把赵大哥来信的信皮子弄丢了,那上面清楚地写着那个赵庄所在的公社。现在就写衡水赵庄,那上哪儿能收到呢?那不是笑话吗?

    自从和赵家失去联系以后,陈怀喜觉得过年过节没有了意思。他对儿女们说:“你们那时不记事,那时咱们家过年可热闹了,你赵大伯他们全家都来,一进屋就干活儿,从屋里到屋外,看到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拦都拦不住。弄得没有办法,我就生气,我说我生气了,你们是来串亲戚还是来扛长活儿的?你赵大伯嘿嘿一乐,这才上炕和我喝酒。嗨,我那大哥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每当说完这套老话,陈怀喜都要这样无奈地叹息。

    2010年夏,已78岁的陈怀喜心中的愿望再次强烈起来,他对儿孙们说:“我就那不信那么大的家子人说没就没了,他们肯定也在找我们,趁着我还在,你们想办法找到他们,我要看看我大哥。”陈怀喜的老儿子陈凤彬听了,感到这也是一份责任。他向父亲表态,要把找赵大伯一家的事承担下来。陈怀喜听老儿子这么说,高兴了,说:“孩子,你要能帮爹找到我大哥,那你是对我尽了最大的孝了,你比让我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还强呀,爹今年七十八了,这辈子这件事最让我放不下。” 

    这些年经常在外面做生意的陈凤彬经过认真分析,认为父亲之所以找不到赵大伯,是因为地址的问题。30年了,乡村里的地名在不断改变。他来到廊坊邮政局,经过几番查寻,他把目标锁在了衡水市安平县黄城乡建赵庄。于是,他假定赵瑞开大伯就住在这个村里,8月末的一天,他写了一封这样的信。

  “敬爱的赵大伯:您好!

您身子骨还硬朗吗?我是廊坊陈怀喜家的老三呀。我们有30年不见面了,我的父母找了你们三十年哪,三十年来,他不知写过多少封信,都让人家给退回来了。你们怎么了,搬家了吗?我现在写这封信是为了投石问路,继续找你们。我父亲老了,他写信都写不动了。现在我要接着找你们。我们祖宗创造的一百多年的友谊可是不能断呀。

他在信末写上了家的电话号码,并且注明道:赵大伯,如果你看到了信,请立即打这个号码,我爹想您都快想疯了。赵大伯,我们全家都等着您呢。

陈凤彬担心路边的信筒出问题,特地找到廊坊市的中心邮局,满怀希望地把信投到了邮局的信筒里。

信发了出去,可是一时并没有回音。真急人哪,8月,村里树上的“知了”叫得烦人。陈怀喜往树上瞅了瞅,嘟喃道:“要是喜鹊叫就是收到了,可是喜鹊啥时叫呀?”

电话重逢,两位拽着“热线”哭了起来

9月初的一天一上午,在西院子住的陈怀喜就听见树上的喜鹊叫个不停,把“知了”的聒噪全都覆盖了。老人家站在院子当中,弯着腰,右手做成半个喇叭状罩在耳朵的前方,以此来加强接听“信号”,他贪婪地听着,心说莫不是我大哥要来?他这样反复追问自己的时候,东院的电话响了。

“喂,您好,是老陈家吗?我是衡水建赵庄的赵瑞开,我刚接到的信呀------”“赵大伯是您吗?我是老三呀,我这就去找我爹-----

陈凤彬三步两步跑到西院,“爹,爹,找到了,找到了,衡水我赵大伯来电话了。”年迈的陈怀喜仔细听了三遍,在他确认听清了以后,一溜小跑,跟随着老儿子来到东院儿子的小卖店。父子俩撞开了大门,陈凤彬的妻子扶着公公走进电话机,那边陈怀喜一老伴也在炕上坐稳了。

“喂,是赵大哥吗?我是陈怀喜呀-----”说到这里,陈怀喜哭了,“大哥呀,30年了,你去了哪里呀,你让我好找呀。大哥,你想死我了。”“兄弟,我原地没有动,哪儿也没有去,是村名改了,乡名也改了。我也一直在找你们,寄给你们的信也退回来了。接到你家大侄子的信,我都要乐死了,我马上就挂电话给你们,我这些年就担心呀,害怕老祖宗留给我的亲戚给弄丢了,那样的的话,我一来对不起祖宗,二来我没有了你们这门亲。兄弟你说,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识?”陈怀喜听了,连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哪,这回可好了,这回再不分开了,大哥,快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我以后要天天给你打。我的妈呀,我还以为我活着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大哥。”那边赵瑞开一听陈怀喜说这话,也唔唔地哭了起来。两位老人握住话筒,只是哭,却说不出话来。小卖店里的家人和顾客也都感叹着,人们为这旷世的友谊面震动。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位老人总算哭够了,这才接着唠了起来,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电话。

这天晚上,赵瑞开命令儿子赵贺忠给陈家写信,他要把电话里没有说完的话都说出来,信是这样写的——

怀喜:我的兄弟!

没有想到,这一晃又是三十年。这三十年,是大哥我惦着你的三十年。我总是想,怎就找不到了呢?昨天大侄子的电话里说,原来你们的村名也变了,我们村的名字不叫赵庄了,而改成建赵庄了。原来我们找不对方,都是一样的原因呀。三十年呀,大哥也八十多岁了。我过去不怕死,真的。八十多年什么我都见过?我不怕死。可是,现在我怕了。我死了,那你说我有什么脸去见我的祖先们,见了我爸我爷我太爷,我说什么?我说先人们哪,对不起了,我把我弟弟弄丢了。我太爷我爷我爸,他们临死前都嘱咐过,赵陈两家要世世代代好下去。我把你弄丢了,我是对祖宗的最大不孝。就为这,我怕死了。我怕见到他们不好说话,我怕他们骂我揍我。越到老越怕。

我们家再也不做卖笼屉的小买卖了。我和老伴都还硬实,五个孩子个个孝顺,他们都能挣大钱,都过上了好日子,都盖上了大房子,孙子外孙一大群。咱们国家好了,咱们百姓就跟着好呗。这些年我最大的心事就是找到你,去看你。现在这个心事实现了一大半,这有多好,我赵瑞开就是全衡水全河北最有福的老汉了。兄弟,你等着我呀,阳历年我要坐孩子的车去看你。

欢喜相逢,百年老亲重续前缘

9月的那天开始,陈赵两家的电话就真就成了河北的热线。两家唠着谈着,终于,赵瑞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阳历年那天,我一定去。”陈怀喜说:“那大哥,我让老儿子开车去接你。”“不用,我们家有车,我儿子开工厂,能没有车?”

陈怀喜和老伴俩数着日子盼呀,今年的元旦好像格外慢。陈怀喜问老伴:“你说我大哥也该老了吧,可别让我认不出来哟。”老伴说:“你都老了,他能不老呀?天下哪有当弟弟的老了,当哥的反倒年轻了的道理?我可有话在先,大哥那么大岁数了,来一趟不容易,你可不一面光顾了哭,惹得他也哭,回头伤了身子。”陈怀喜连连点头。

元旦到底来了,陈怀喜一大早起来,把院子扫了三遍。回头到东院,想给儿子的院子扫一扫,刚进去,老儿子已扫完了。老儿媳妇穿着一新,正在准备着丰盛的午饭,见了公爹,她说:“爹呀,你看我像不像当年我那太婆婆?你老放心,太婆婆怎么招待他们的先人,我今儿个就怎么招待他们。”老人听了,乐了。

在西院子树上的喜鹊叫了三遍的时候,门口响起了汽车的马达声。一辆红色的桑塔纳停了下来,赵瑞开走下了车。陈怀喜迎上去,大叫一声:“大哥呀——”

鞭炮震天动地地响了起来,惊得树上的喜鹊转着圈儿飞,把陈家大院的上空画了好多好多喜庆的弧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