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两位农民的话而流泪

(2011-04-04 07:39:4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近日,应邀为沈阳浑南新区写一篇东西。这个区为迎接全运会,做了空前规模的建设工程,白塔公园是其中的一项。看惯了野蛮拆迁的新闻,也看腻了血腥征地的新闻。我特别想看到文明的有党性有人民性的拆迁和征地的新闻。

     这里的官员允许我随便采访当地农民,于是,我听到这样两位农民如下的讲述。

白塔镇毡匠社区的62岁老农民裴庆礼说:“我们家是清代顺治八年的移民,也可以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我上个世纪五年代读书的时候,村里还是很贫困的。全是土路呀,上学时,就怕下雨。一到雨天,就要脱了鞋走路,不然鞋就要陷进去。现在开全运会,沈营路修到了家门口,新南站离我家只有一公里。现在出行方便多了。我们的经济也带了上来。我们都变成了城里人,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都有养老最低保障,每月460元。男的60岁以下,女的55岁以下都交了养老保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今年村里有20多人买了小骄车,日子太好了……”

塔东村,现在更名为塔东社区了。45岁的陈惠萍说:“我们村有1500多人,350亩土地全部高标准征用,用来修白塔公园。我们的拆迁,充分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现在,80%的老百姓住上了回迁楼,平均每人40平方米。最多的一家分到了500平方米的房子,最少的120平方米。有的人家现在靠出租房子,就可要衣食无忧了。我家三口人,得到了120平方米。土地补偿金每人最低是10万元,小孩子生下来算数,就给10万元。现在的就业率是40%30%的人家有了小轿车,有人搞营运,有人就是为了自己用。过去晚上的时候,我们女人孩子不敢出门,外面一片漆黑,现在到了晚上,一片灯火辉煌。村里修了八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直到村民的家门口。我们这里修了最好的医院,一流的学校,还有大型的购物广场。听他们说,我们这叫没有污染、没有工厂的第三代城市。我们村的老人们看了这一切,都说白塔人有福呀,这一辈子没白活呀。现在,咱塔东的小伙子找对象特别好找,姑娘嫁人,也是疯抢呀,啥原因?咱们条件好了,咱们成了有钱人了。”

    我为两位农民的话而流泪,我祝福他们。我也为我们的社会进步而高兴。如果都是这样的惠民拆迁与征地,我们还愁什么和谐社会不早日来到呢?

    我喜欢写杂文,但我情愿杂文死掉,当然不是枪杀死,而是寿终正寝。因为我万分憎恨那些杂文的素材。如果我们日夜企盼的真的和谐社会真的来到了,那么,我乐意改行写歌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