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汀洲城,膜拜巴图鲁气慨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安崇阿率八十三骑先锋化装成明军,疾驰到汀州城丽春门外。他挥鞭向上喴话,“喂,我们是郑芝龙的人,奉命前来护驾。速速开门,迟了斩头。”守城千户闵时登上城楼观望,一见那锐不可挡的气势,就觉不像明军。于是,一面派人到朱聿键行宫报信,一面下令死守。
战后,顺治赐安崇阿“巴图鲁”号,授骑都尉,任正阳门侍卫兼佐领。顺治五年至康熙元年,挂开国后第一任顺义县城守尉兼“固山达加一级”(满语,汉译为高级协领)。顺治六年十月十六日,随摄政王多尔衮征讨蒙古,著有功绩。于顺治七年、九年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
康熙21年,安崇阿逝世。由于其子黄海已仕至二品大员,所以,康熙把爵位让安崇阿的长孙黄海的长子也是康熙本人的外甥图尔泰承袭了。6年后,因黄海升迁镶黄旗副都统,康熙追赠安崇阿为资政大夫,诰封如下——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褒忠表义,昭代之良规;崇德报功,圣王之令典。特颁恩命,以奖勤劳。尔二等阿达哈哈番,驻扎顺义县的固山达加一级安崇阿巴图鲁,起自白山,身多自振。拨平定福建时,攻汀州府二次,首先登城。爰赐勇名,授以世职。复因大典屡升,既旧绩之可念,宜新恩之沛及。以覃恩封典尔阶,资政大夫。锡之诰命。於戏!恩推自近,乃弘奖夫崇阶,业广惟勤,尚克承夫宠锡。钦予时命,励尔嘉猷。
我曾请教清史专家张璇如先生,他说,人们后来深恶痛绝的八旗子弟作风主要是指京师的旗人。而作为各地驻防八旗,满族人的尚武精神其实一直没有改变。比如,鸦片战争中,镇江保卫战就打得惊天地泣鬼神。或许他的话更接近于历史。至少在我的家族里,巴图鲁精神一向亢奋。抗战期间,堂伯父关澄寯因在南开参加学生救亡运动,被日本人抓去严刑拷打。当家里人去探望他时,已成血肉模糊之人。然而,嘴里不断讲着一句含糊不清的满语,我伯祖父志阳先生听了半天,听明白了,说:“你够个巴图鲁。”堂伯父的脸上随即浮出阳光般的微笑。
这种巴图鲁的气概,为什么会跨越三个多世纪,影响了十几代人?我来到城下,然后登上城头,轻轻地抚摸城墙上那一块块青砖,试图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许久,许久,我才想起了辜鸿铭先生的著名论点,他说:“满族的特点和力量,在于他们的英雄气概或品质的高贵。满族人,作为中国唯一的军人阶层的后裔,具有豪迈的中国式英雄气概或品质。尚武精神对高贵品质的发扬是高于一切的促进力量,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自我牺牲是他永恒的理想,自我牺牲正是一切高贵品质的基础。那些满族人,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仍然是无罪的,(哪一个民族又不是如此呢)他们怀有伟大的朴实心肠,从而造成了可贵的朴实风俗和生活习惯。他们真真心肠端正,作风朴实,举止优雅,且有法国人所称道的礼貌,他们是好样的绅士,只要找到途径,不辞尽自己的责任,只要听到号召,不惜为他们的国王和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生命。”(见〈辜鸿铭文集〉)我比较认可辜先生的答案,总有一种精神在我们的生命里面顽强地延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