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2011-02-03 15:22:19)
标签: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摹仿

德性

事物

杂谈

分类: 美学

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322)被视为古希腊思想的顶峰,他承担了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学说的整理工作,并使之系统化,在历史上长期具有法典的地位.
1)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实体论、原因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实体首先是个别具体的事物,它称之为第一实体;其次才是属的概念;如果第一实体不存在,那么其他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作为第一实体的个别事物是独立存在、运动变化和可感知的
 他认为实体的变动的根本原因有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和形式是相互联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构成事物,所以二者是不可分割并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美在形式
 亚里士多德不是在超感性的理念世界,而是在客观现实中寻找美。美的范围包括神和人、人的躯体、社会、实物、行为、自然.
 亚里士多的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他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认为艺术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
 他认为美是客观的,美自身就具有价值并给人以愉悦。他认为,同一事物不可能既美好又不美好,因而具有客观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个部分排列要适当;而是要有一定的体积、大小、规模,因而美必须具有的可观性和整体感.
可观性指其使人易于观察,与人的视觉或听觉相吻合的东西。
整体感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的一大贡献.整体不只是指艺术是对一个完整行为的摹仿,更重要的是指艺术作品内部各种成分的协调整合,以至于若是挪动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会使整体松裂和脱节。
他区别了美与善,解脱了把美学判断与道德判断混淆起来的倾向。确认美与善不同,善永远居于实践中,美则是在不运动的东西中。他的意思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美都是善,但并不是所有的善都是美,只有既是善的同时又是愉悦的才是美的.
他进而又区别了美和功利,
对美的追求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而不是为了实用和必须的理想主义的教育。因而亚里士多德将一般的技艺称为实用的艺术,而把美的艺术成为模仿的艺术,提出了美的特殊性问题.
3) 对艺术模仿自然的理论进行了全面地总结、修正、创新.
A. 对模仿的总结
 首先,通过摹仿划分艺术种类。各种艺术的共同本质在于模仿,其间的差别在于:
 一是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绘画和雕刻用颜色和线条来摹仿事物,音乐用声音来摹仿,舞蹈用有节奏的姿态来摹仿,史诗则用语言来摹仿.
 二是摹仿的对象不同,喜剧摹仿的人物比实际生活中的人坏,悲剧摹仿的人物比实际生活中的人好。
 三是摹仿的方式不同,如史诗用叙述的方式,戏剧则通过摹仿人物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是美学史上第一个艺术分类体系.
其次,通过摹仿确定艺术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
 艺术摹仿的是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是有行动和感受的人物。这实际上就是说,现实的人生,包括人的性格、内心感受和精神活动,才是艺术所摹仿的原型。
 其三,通过摹仿论证艺术的美感。
 快感有几个方面的来源。首先是摹仿可以赋予现实中丑的东西以魅力,这与后世美学讲的艺术化丑为美的论题是一致的。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快感是由求知而产生的,求知不仅对哲学家是快乐的事,对一般人也是如此。
 第三,快感也可以由于技巧、着色、音调、节奏这些形式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形式的审美作用。   
B. 文艺模仿的特征是通过特殊的具体形象,表现普遍的本质规律。
 首先,诗与哲学相比,文艺摹仿的首要特征在于必须塑造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艺术必须通过个别形象的具体描述,而哲学却要借助一般观念的抽象论证。
其次,诗与历史相比,文艺摹仿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必须揭示内在逻辑和普通规律。而史家叙述已发生的史实。诗的任务不是去描述已经发生的那些偶然事件,而是要揭示按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应当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摹仿,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诗人摹仿的东西,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事物,而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类事物。
 所谓可能的,就不是现实的,而是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率或必然率,会说的话,会做的事。“可能的”意味着一般性。
“可能性”还意味着理想性,摹仿的东西不但可能和现实一样,也可能比现实更丑或更美。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强调美的整体性的原因,只有排除偶然的、不合情理的东西,使头、身、尾三部分由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表现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4) 文艺的创作
艺术家应该按照或然率或必然律来选取素材,爱拍情节,刻画性格,进行一系列的典型化创作。
;首先,文艺创作要精于选材。应该舍弃以下三种事情:
不仅合乎情理的虚假事件;没有必然联系的孤立事件;不合内在逻辑的偶然事件;
其次,在不违背或然率或必然律的前提下,文艺创作应当允许虚构。而且这种虚构也要合乎或然率或必然率,从而具有合理性和可信性。
第三,亚里士多德要求诗人在创作时必须运用正常清醒的艺术思维。
诗人在创作是要如同身临其境,头脑里始终要有真切生动的感性形象与之相伴随。
同时,使人在创作是要做到感同身受,在创作过程中要有真挚强烈的感情冲动。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艺术形象须优于现实的创作原则。在不违背或然率或必然律的前提下,刻画人的外貌可求其更美,描写人的内心可求其更善,总之是美化现实。
文艺作品的题材。亚里士多德列举了模仿的三种对象,即作品的三种题材,同时也是三种创作方法。
一种,“昔日或今日如何的事物”,既已经发生的事,简单模仿现实;这是历史,不是诗。
二种,“据说或似乎如何的事物”, 即按照所想象的样子去模仿;值得是令人信服但不可能的事,如神话传说。
三种,“应该如何的事物”,即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也就是按照事物或人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来描写,这是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创作方法。
作品体裁。亚里士多德列举了三种模仿方式:
 一种,模仿叙述,即戏剧;一种是代人物发言,即史诗;一种是颂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最好,颂歌最差,与柏拉图正好相反。
5) 文艺的功用
A.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功用论的基础。
 善是一切知识和一切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至善既是幸福。
幸福就是“生活优裕,行为良好”;幸福既是德性,“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的,理智德性如智慧、明智,是通过教育,即知识的传授而培养起来的;一类是伦理德性,如慷慨、谦恭,是通过习惯,即心灵的净化而达到完满的。幸福又是快乐,既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都伴随着某种快乐。
 文艺就是既能够养成德性,又能带来快乐。
B.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具有教育的功能,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性。
艺术是对第一实体的认识,是真知识。
人的认识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事物作用与人的感官,引起感觉;凭借记忆,感觉积累,形成对某一个事物的个别认识,即为经验;从众多经验中产生对同类事务的普遍判断,即为艺术;由艺术升至对最初本源的科学思辨,即为智慧。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艺术处于较高级的发展阶段,它源于经验又高于经验。亚里士多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艺术具有传授知识的教育作用。
C. 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性。
伦理德性即指品质,就是人们对于行为和感受所持有的态度。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的,是在现实活动中不断实践,逐渐养成习惯,逐渐达到完善。
文艺通过净化作用是人的情绪既不过分强,也不过分弱。经过多次文艺实践,在文艺作品反复的激发和疏导下,这种适度的情绪就变成了良好的习惯。从而表现为善良的伦理德性。
D. 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即快乐或快感,使人在紧张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
文艺的模仿是一种求知活动,快感源于这种活动。
文艺摹仿这种求知活动之所以能引起快感,既有内容方面的原因,也有形式方面的原因。
就内容而言,它源于作品的真实性,这种惟妙惟肖的形象是人感到求知欲的满足,产生一种审美快感。
 就形式而言,它源于作品的表现力。尽善尽美的技法,能使人得到形式美的认识,获得一种艺术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