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探讨

(2018-07-16 16:11:16)

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探讨

文/渡江苇

 

最近热映的《我不是药神》让我想起一年前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两个作品不约而同的收到了社会公众良好的反馈以及中肯而客观的正面评价。在时下萎靡不振的文艺作品大环境下如同一阵清凉醒脑之风。

 

而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还是要归功于这两部文学作品选材的现实性问题上来。两部文艺作品的落脚点分别侧重在揭露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行政体制问题,以及医疗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和民众的生活休戚与共。能够把文学作品的创作初衷还原到真实的一线民生问题上来。能够真正敏锐的捕捉到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并用相对真实,不刻意去夸大的文学文艺手法,立足并尊重于客观现实问题,通过媒体的模式向社会公众传达文学,文艺作品创作者的初衷。本着这样的极具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初衷,才能收到观众的认可。


   电影,电视也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电影剧本的选择,创作离不开文学元素的渲染。当代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在日益萌芽、激化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显得越来越迫在眉睫。尤其是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各种社会公众人文信仰的缺失问题;公众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消费存在盲从、盲目的问题;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适婚男女心理失衡问题,社会风气鱼龙混杂问题等等其他社会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相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指导和宣教意义的文学作品创作的需求的紧迫性和刚需性。

  

  影视剧剧本,小说的创作初衷一方面要不能脱离现实,另一方面要高于现实。它最好的状态是藕断丝连式的状态,这根丝是联系创作者和受众的纽带,让受众通过这根丝能够很好的领悟,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一味的天马行空式的文学作品极其容易让受众产生鉴赏疲劳。一些成本很高的影视剧为什么没有收到很好的观众反响,就是因为对文学作品现实性意义的把握偏颇。

 

  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是指文学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意义是基于对现实民生问题的观察和考量。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他自身要有这种着眼现实,立足现实,联系现实,审视现实的良知和自觉性、自主性、甚至是信仰性。让自己的文学作品服务于眼前的客观的现实问题上,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能够对这个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的、尖锐的、消极的、阴暗的、不和谐的现象进行揭露、批判,整治,发挥正面的、积极的、光明的、正能量的作用。

 

一个具有强烈文学创作良知的人眼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眼里的社会环境,一定不是美好的。相反,他一定是以敏锐的观察力去微观的看待,搜寻这个社会环境下存在的种种不好的问题和矛盾,以最底层的公众视野和姿态去感知这个社会大环境下的某些尖锐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的疏导,解决问题引为己任,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针砭时弊,以期让自己的创作宗旨符合自己的文学创作良知,发挥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

 

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意义不是让创作者闭门造车,而是要真正的去解析这个社会的矛盾结构,通过文学的方式治愈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病态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现世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