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人品格形象浅谈

(2018-03-14 17:39:35)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25BUsuzy7iTgzBT3563

 

 

文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人品格形象浅谈
文/渡江苇

    中国传统文人,是一个十分典型而特殊的群体。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文学感性思维和文艺审美思维而为文人群体所共有的外在形象与表征。文人的特质,在现实与理想的双重维度下往往呈现出不甘流俗,倾向于以文学形式展现内心自我感性之世界,在有限的生命界限内拓展个体情绪对于生命本体的感知度。而中国传统文人的品格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嬗变条件下,已渐渐呈现出不同而又相同的表现形式。从文学视野下,在此浅谈中国传统文人品格形象。

“文学”“文人”之关系相辅相成

    文学的诞生,文学以有形的文字形象为载体,与无形的个体情感表达相结合,共同构成具有文艺表现张力的文学成品。文学的主体是文人,文人出于个体情绪表达的需求,主动创作文艺作品;并从文学作品中寄托或者寻求一种个体情感抚慰与认同感。文学的艺术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自身的品格形象。
文学与文人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文人往往从文学作品中透视,审视个体生命体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感觉,以期完善和健全个体品格素养。

世人对于文人品格形象的误读

    古往今来,世人对于文人品格形象上一直存在着误读的现象。在史书中也频频出现对于文人品格形象诸如“孤傲”“清高”等字眼的评价。一些负面的评价甚至于批评文人脱离现实客观环境,追求一种相对虚无缥缈的理想化的唯心主义世界。实际上对于文人的这样的定论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不可否认,文人群体中确实是有这么一些个体不立足于现实,活在自我构建的精神世界里不能自拔。但是总体上,中国传统文人对于现实民生的关注度和对于政治的敏感度是相当活跃而主动的。古代确实在某一个历史区间里,存在着一些隐士的现象,但这些隐士,比如陶渊明,林和靖,王维,看似有时候潜踪隐迹,但是在文学领域一直从未停止创作过。这些人的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后世的文人都是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也是儒家所讲的立言的体现。

文人品格形象的多重性

   中国传统文人的品格形象是多重的,文人品格有时候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形象是纷繁多样的。杜甫,李白,苏轼,司马迁,李清照他们的个体形象看似明朗,实则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个体情绪的起伏变化促成了其笔下文学作品的形式,题材,体裁的多变。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赋,诗歌,词,小说,戏曲等文学表现形式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品格形象的多重性。短则三言两语,长则鸿篇大论,不同的文学形式寄托了文人品格形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不同感受。可以说,人类群体,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于宇宙中的各种生命体验,所激起的个体的内心情绪表达的积极性,是相当不容小觑的。

    “多愁善感”“悲天怜人”看似是一个不被文人所乐意接受的词语,但实际上确实是形象的表达了文人的群体形象。文人以其敏感的神经,敏锐的观察力,细致而微观的看待个体生命中出现的各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对于生活和生命,文人是怀有极大而饱满的热情去对待。

文人品格形象的形成

    文人的品格形象的形成和先天的性格有关,也和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相比较而言,内向型的性格,往往比外向型的性格的人更容易从文学的世界中寻求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和寄托。我们往往以“文静”来评价一个内向型人格的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内向型人格的某种倾向性。在古代,相当一部分文人苦于个人情感无处表达,而顺理成章般的从文学的世界里表达个人意愿和诉求。文人这一群体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在个体情绪积攒达到一定程度上,会愤而成书,或写歌,或写词,以此作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以代表这类现象。
    一定程度上,后天的个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变故,往往会更容易激发文人的情绪盲区,并转而以文学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文人品格形象的形成,与后天的环境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综合论之,文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形象,是丰富而饱满的,有着对于客观环境的敏感的洞察力与个体情绪强烈的表现力。文人品格形象是接地气的,立足于客观现实环境,而又善于从狭隘的客观环境中,借助文学的表现形式,拓展个体生命的长度与广度。文人群体是人类群体中个性鲜明,不可或缺,提升大众群体艺术鉴赏力的群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