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们常说的钧瓷“铜口铁足”是怎么一回事?

(2013-02-28 15:06:54)
标签:

钧瓷

投资

文化

艺术鉴赏

杂谈

分类: 钧瓷品赏

    http://s15/mw690/72267c6fhd6c38c31604e&690
萬彩堂  富贵将军瓶 http://www.wancaitang.cn/

    “铜口铁足”是过去煤烧时钧瓷的一般特征,是钧瓷胎质的外在表现。

    “铜口”,是指钧瓷产品口部的颜色,由于多呈褐黄色,似黄铜之色而得名。“铁足”,是指钧瓷产品底部无釉处的颜色,由于多呈褐色,色深似铁而得名。

    “铁足”的形成,主要与钧瓷的胎质和烧成气氛有关。钧瓷胎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质,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烧成,胎体的表面无釉处就会形成一层褐色,而在胎体的内部则形成灰色,胎中铁的含量越高,形成的酱褐色和灰色就越深。此外,装烧时所用的垫饼往往用含铁量很高的耐火土烧制成,高温烧成时,铁质从垫饼扩散到底足处,也会形成铁足。当然,如果胎中的含铁量很少,或者不用还原气氛烧成的话,就不会形成铁足。

    “铜口”的形成,除与铁足的形成原因相同外,还与钧釉的“脱口”有关。在高温下,产品口部的钧釉由于流动而变薄,同时釉的透明度提高,可通过釉层看到胎体,凡是产品造型的凸棱之处都有这种现象,这就是常说的“脱口”“出筋”。脱口之处由于釉层较薄,釉中的铜量、铁量较少而不会呈现红色和青蓝色,胎与釉反应的结果,就会呈现出褐黄色,即“铜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