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你通常会怎么做?
文/彦妈 彥妈分享
(彦妈,近十年的心理学学习,现找到正面管教这一简单实用的育儿、个人成长宝典,愿意与您一起交流分享、学习运用。微信:yanmafenxiang)广告结束,下面请欣赏正文:
亲爱的们,昨天公众号文章: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会不断重复?他们行为背后的信念与需求,我们都思考过了没?今天继续分享:
前天,一起学正面管教的朋友在群里分享:孩子打碎了碗,偷偷藏在柜子里,被我和爸爸发现。问他为什么要藏起来啊(妈妈已经猜到孩子是怕挨训)?
妈妈说,以前我肯定会心疼我的碗配不成套了。但正面管教帮助我心明眼亮,知道自己应该关注的点在哪儿,告诉我什么是最重要的。于是,妈妈说:“你打碎了碗怕妈妈训,很害怕,藏起来希望妈妈发现不了,对吗?”得到孩子肯定后,爸爸又说:“不用怕,我们不会因为打碎了碗训你,因为你是在学习做事情,后者更重要。但是想提醒你打碎碗容易割破手,你应该怎样做才能不伤到自己?”孩子说:“用笤帚和撮子扫。”
事实上,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医生,比较忙,没在家,孩子想自己热饭吃然后去上课,结果不小心把碗打了。爸爸妈妈在事情发生时,首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然后同理孩子的感受,打消孩子的顾虑,同时也传递着爱的信息:孩子比碗更重要,孩子学习做事比失误更重要。
想想看,打碎一只碗、摔碎一个杯子,咱们谁家没有过?面对孩子诚惶诚恐的眼神、颤颤巍巍近乎哀求的声音:“妈妈,对不起……下次,我再也不敢了……”我们有没曾经这样过:“谁让你不好好拿的?啊?你不会两只手拿吗……总是这么毛手毛脚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孩子会更喜欢哪一种?我们只关注了我们的感受,却忘记了孩子为什么去拿碗去端杯,忘记了他在尽力自己做事,那么,孩子以后做事时,会不会为了怕训而选择安全的方式:不干了,心理和行为都产生了退缩。
朋友家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晚上,一家三口打手把一。妈妈想:孩子不爱背政治题,可不可以寓教于乐?经商量,三个人都同意:头科可以点大落给大家讲解或背诵一个政治题。结果,玩也玩了,政治也学了。
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非常佩服朋友与爱人的智慧。非常感谢朋友提供素材,感谢朋友的愿意公开,给我们以提醒:孩子的动机与情绪总没有错,我们需要了解他背后的信念,认同他的感受,然后再处理事情。
http://s8/mw690/0025Bup7zy78UYU82Sbe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