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史料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等要求。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采用多种途径获取史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而能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地分析和解决历史的问题的能力。史料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为长期、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初中阶段就是整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学生,一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将有利于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初中阶段以及以后更高阶段的历史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还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而有效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近年来,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专家、一线教师的重视,取得了一些研究的成果,如专著有谢波的《中学史料教学》,论文有李丽梅的《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梁琼珍的《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等。但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偏重于教师怎样教,对学生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教学实验研究比较缺乏等等。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史料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也将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后,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的阅读,通过史料的阅读来进行探究式学习,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本课题研究也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历史课堂注入新活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此,我们制定这样的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了解、分析学生史料阅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3)通过研究,形成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指南。为了达到这些研究目标,本次微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如何激发学生史料阅读的兴趣;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历史阅读材料;如何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3)形成能力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本次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收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展开调查,了解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拟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6年2月-10月):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积累经验和资料,逐步形成研究成果。(3)结题阶段(2016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性和操作性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3)行动研究法。整个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实践操作为主、并且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反思和内化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指南。
我们将展开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和教学叙事,以网络博客为平台,促进横向和纵向研究,并实时展示研究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