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发塔和慈禧发塔的比较研究
冷冰彬
蓝胖纸
参观过南京博物院的朋友们都知道:在“陈设清宫”展厅里,展出了一座孝贞显皇后发塔。它是用来保存慈安皇太后生前落发的器物。
孝贞显皇后发塔
非常有幸,2015年8月新建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的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馆首次展出了一座“孝钦太皇太后发塔”,即慈禧皇太后发塔。
孝钦太皇太后发塔
以“垂帘听政”著称于世的这二位皇太后的历史,相信早已路人皆知,在此不再赘述。今天,我们将就她们的二座发塔(下文简称为慈安发塔、慈禧发塔)进行一个粗浅的对比,欢迎大家指正。
一、造型的不同
慈安发塔是藏式喇嘛塔,高约50cm。底座为正方形须弥座,四面皆有雕刻,并镶嵌红珊瑚、绿松石以装饰。其束腰部分雕刻二只狮子,相对而立,其间相隔一个火焰宝珠。狮子前爪上举,用以承托上枋部分,形象十分生动。须弥座之上安放发塔本身。塔顶为嵌宝日月。塔伞的璎珞倒垂,悬挂铃铛十一个。塔刹为十三层,为直径逐渐缩小的圆环,其前方的铭牌刻有“孝贞显皇后发塔”字样。塔肚圆鼓,周身环以嵌宝璎珞。四面雕刻有狮首人手的神兽,四角分别固定着由塔伞悬挂的吻链。塔肚正面有祥云佛门一个,祥云十一朵,以插销方式固定。另据相关资料可知:塔肚内有一尊无量寿佛,其后有一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塔斗为四层莲瓣造型。
慈禧发塔是覆钵式塔,高约34cm。塔底为正方形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镶嵌珍珠一周。正前方设有台阶,其丹陛石为四爪正龙海水江崖图案。须弥座四周环以十三块栏板和十四根柱身,每个柱头立有一个狮子。须弥座之上安放发塔本身。塔顶为嵌珍珠的日月。塔伞的璎珞以珍珠编制,悬挂铃铛十数个。塔刹为十三层,祥云造型,每朵祥云镶嵌珍珠一颗,其前方的铭牌刻有“孝钦太皇太后发塔”字样。塔肚圆鼓,上部为倒仰莲瓣图案。塔肚正面有祥云佛门一个,门框环以珍珠,并镶嵌各色宝石。门有二扇,各有辅首一个,门环可动。底部门缝处由内向外伸出疑似头发一根。塔斗为单层莲瓣造型。
由配图可知:很明显,慈安发塔和慈禧发塔的造型完全不一样。
疑似慈禧皇太后的头发
二、材质的不同
根据南京博物院的文物说明牌,慈安发塔的材质是铜鎏金。
根据塔底的刻字“九五成色金,京平一百四十两整”可知,慈禧发塔为高纯度黄金。
三、制造时间的不同
根据南京博物院的文物说明牌,慈安发塔为同治年制,即公元1862~1874年。而慈安皇太后是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刻崩于钟粹宫。由此可知:慈安发塔在其生前就已经制造完成。
根据塔底的刻字“宣统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泰兴楼造”,慈禧发塔为宣统元年制,即公元1909年。而慈禧皇太后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崩于西苑仪銮殿。由此可知:慈禧发塔是在其崩逝后才制造的。
四、承制机构的不同
由于慈安发塔制造于同治朝,其时正值“同光中兴”,朝廷权威尚在,且其造型与孝圣宪皇后发塔、穆宗毅皇帝发塔(同治)类似,故而判定其为内务府造办处制造。
慈禧发塔是在其崩逝后由
“泰兴楼”制造的。经查资料:泰兴楼疑似为前清时期北京的一家工艺品商店,擅长制造金银器、玉器。至于为何原本应该由清宫造办处承办的发塔制造业务被转包给民间商家制作,其中原委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考证。
五、铭牌行文的不同
慈安发塔的铭牌刻有“孝贞显皇后发塔”七字。通过分析,我们认为:
(1)行文规范。“孝贞”是慈安皇太后的谥号,“显”是其丈夫咸丰皇帝的庙第谥号,“皇后”是位号。“孝贞显皇后”五字是标准的行文格式——在皇后谥号的后面加系皇帝的庙谥。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此行文格式还可以通过慈安普祥峪定东陵明楼的朱砂碑加以印证——“孝贞显皇后之陵”。
孝贞显皇后发塔的铭牌
慈安普祥峪定东陵明楼的朱砂碑
(2)铭牌的制作晚于发塔本身。众所周知,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和作为给予其的评价。死者生前是不可能知道的。如前文所说:发塔制造于同治朝,慈安死亡于光绪朝,由此可判断:慈安发塔铭牌的制作晚于发塔本身,应是在慈安死后加装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慈禧发塔。她的铭牌刻有“孝钦太皇太后发塔”八字。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其行文很不规范——
“孝钦”是谥号,是给死者用的。“太皇太后”是位号,是给活人用的。二者如此混用,极为荒谬。
按照规制,这个铭牌可以修正为其它二种写法:
(1)皇后的谥号加系皇帝的庙第谥号——孝钦显皇后发塔。
(2)徽号加位号——慈禧太皇太后发塔。
孝钦太皇太后发塔的铭牌
慈禧普陀峪定东陵明楼的朱砂碑
六、由慈禧发塔引出的另一个疑问
根据《清会典》,我们知道:在清朝,龙形图案的使用是十分严格的。简单来说:太后、皇帝、皇后的服饰可以用五爪龙。亲王只能用四爪龙,且特别改称为“蟒”。
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均安葬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通过考察其隆恩殿的丹陛石可知:二者均为“凤上龙下”造型,且均为五爪龙。
可是,所谓的“孝钦太皇太后发塔”的丹陛石图案却是四爪龙,明显降级。
慈安普祥峪定东陵的丹陛石
慈禧菩陀峪定东陵的丹陛石
慈禧发塔的四爪正龙海水江崖图案
七、结语
通过对慈安发塔和慈禧发塔的比较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还感受到了皇家宫廷生活的奢靡,更从中发现了不少疑问——为什么慈禧发塔的制作会出现那么多的不规范?是宫外商家泰兴楼有意为之,还是清廷已经疲于应付“孙大炮”的“造反”而无暇顾及于此等琐事?……
风云变幻,历史的细节早已隐秘在大内秘档和口耳相传之中。笔者才疏学浅,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欢迎有兴趣的清史朋友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最后转述胡适先生的一句真言与诸君共勉——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参考资料
徐广源、韩熙著,《太庙和皇帝的“家务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
朱金甫、张书才编,《清代典章制度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