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东陵在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

(2011-02-26 17:33:40)
标签:

慈禧

中国

清东陵

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

旅游

分类: 【转载】清东陵资料

清东陵在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

 

    2007年7月6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工程管理一班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来到美丽的昌瑞山脚下,走访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

 

一、清东陵简介

 

    历史:清东陵坐落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马兰峪,西南至北京125公里,东南至遵化县城30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帝石陵墓群之一。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共有帝、后、妃陵寝十四座。清入关后的第一帝顺治的孝陵,第二帝康熙的景陵,第四帝乾隆的裕陵,第七帝咸丰的定陵,第八帝同治的惠陵;还有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妃嫔陵园五座,为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园寝。从时间和人数上看,从1663年葬入第一帝顺治起,至1935年葬入同治皇帝的最后一位皇贵妃止,历时272年,共葬入157人。

 

    位置及环境:整个清东陵北靠层峦叠翠的昌瑞山,东依马兰峪蜿蜒起伏的鹰飞倒仰山,西傍蓟县高耸入云的黄花山,南抵天然翠屏、宛若倒扣金钟的金星山。整个陵区胜地,雄奇灵秀相济,宏伟秀丽并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建筑规格、形式:陵区内由大小不等的二百多做单体建筑组成。这些皇帝、皇后的陵寝均为黄琉璃瓦盖顶,依“前朝后寝”的规制,建有殿宇、宫腔、宝城、地宫、明楼等一组建筑。帝陵较后陵规模宏大。在同达各帝陵的石甬(谓之“神路”)上,还建有石牌坊、神功圣德碑楼、多孔拱状石桥、石人石兽等。陵区外围还有十多座陵寝,那是王爷、皇子、公主、保姆、勋臣等人的葬处,其规制与妃园寝相似,均以绿色琉璃瓦覆顶。这些古建筑群和石雕珍品,既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挥霍无度的确罪恶物证,又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然而自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清东陵遭到直系、奉系军阀的破坏。这些军阀几进几出,将清东陵内百万株古柏尽兴砍伐,倒卖一空。许多堂皇富丽的殿宇被拆得七零八落,破败不堪。许多地宫被掘开,无数藏宝被抢光略净。其中最为重大、轰动海内外的一桩盗案是发生在1928年7月,流氓军团孙殿英以一个团的兵力,在7天之内,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这两座最为珍贵和富有的陵寝地宫炸开,劈棺椁,拖尸骨,价值连城的随葬珠宝被洗劫一空。随后又被日本侵略者盘踞了整整十三年。抗战胜利后,时局变迁动荡,当地土肥、歹徒趁机兴风作浪,狗盗鼠窃,将清东陵绝大部分陵墓洗劫一空。许多陵内通往地宫的洞口常年敞开,无人管理,人们可以随意进进出出,任凭不轨者为所欲为,使这座珍贵的历史文物蒙受了巨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陵区内的古建筑加强了管理。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已开放的园寝为:乾隆的裕陵,慈安、慈禧的定东陵,乾隆帝三十六位妃嫔的裕妃园寝。这三处陵寝的文物价值与历史研究诸方面,于清东陵中颇具代表性。玉玲以精湛的地宫石雕著称,既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又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慈禧陵以豪华的气派取胜。罕见的黄金贴墙,独特的“凤引龙”雕栏,使人们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中头面人物的穷奢极侈、利欲熏心的诸德诸行有了更深的认识。裕陵源清不仅展示了一般人所不甚清楚的妃嫔陵墓的规制,还可以从中了解著名的“香妃之谜”的真实面目。增长文史知识。

恢宏壮丽的清东陵是中华民族著称于世的瑰宝之一。

 

二、清东陵文化遗产现状:

 

1)文物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清东陵的文物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清东陵的西南方有大量仿古建筑群,开发商看中这块地方,利用人们想沾一沾皇陵的好风水的心态,建成燕山塔陵,炒作墓地,牟取暴利。其万佛园,大雄宝殿,风水球等现代仿古建筑,其情趣并不高雅,其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也无法与清东陵相比。

 

2)错位开发造成对文化遗产的伤害。

队员们行走在陵园中时,不时有商人招徕游客,骑马骑骆驼等,庸俗不堪,与清东陵的文化特色相悖。这些旅游设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人为地降低了景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情趣。

 

3)修缮不及时或大量利用现代建材,造成建筑原貌被破坏。

采用现代建材修补路面,区别明显,影响视觉及整体效果

例如:修缮宝顶外的围墙时残留许多石灰

 

4)应对自然灾害缺乏科技手段。

雨水、风沙、自然坍塌、生物虫害、霉变、酥碱、起甲、变色、剥落等自然灾害对陵区内的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清东陵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裕陵殿宇,其斗拱,屋檐,外梁都已斑驳不堪。

 

三、建议

 

全民动员,特别要提高周边居民保护文物的意识。

 

1)对待开发:应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和发扬文化遗产本身的特色,加强考古研究工作:对地宫的挖掘,清理工作还不到位。在裕妃园寝中,已开放的香妃地宫仍有积水,而且内里肮脏,垃圾遍布。应对其进行科学清理,并加强管理。使文化遗产得以科学展示:各种展览散布于各陵寝中,无规则无章法,应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安排,引导游客进行参观。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制。

据队员们观察,清东陵内展览、博物虽多,但缺少有特别有价值的展品。

强烈建议追缴流失文物并归还清东陵。并提高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保护意识。

 

3)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既不能不管不顾任其腐朽,也不能利用现代建材将其改的面目全非。尽可能采用传统建材和施工工艺进行修缮,经可能维持原貌。修缮工程需科学决策,现场测绘和精确计算必不可少。

 

4)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将文化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收藏进博物馆,并不是保护工作的终极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和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文化遗产发挥其最大作用。

 

5)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立更加紧密的学科联系,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联系,共同发展。

 

 

 

 

附录: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公布为文物保护点和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从法律上分等级保护的只是反映了公布当时对其文物价值的评价和管理权限的区别,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原则是相同的,无区别的。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遗迹保护准则》等文物保护法规,准则,主要有以下内容的保护原则:

 

第一,原址保护原则

原址保护是指不迁移异地保护。建设工程选址时应尽可能避开文物保护单位,但也非绝对,只要在发生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或因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需要,使迁移保护成为唯一有效手段时,才可以原状迁移,易地保护。易地保护要依法报批,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目前对异地搬迁保护的管理要求比较高,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的,批准前必须征得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尽可能减少干预原则

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维护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需要的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的。

 

第三,日常保养为主的原则

把日常保养维护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制定日常保养维护制度,定期检测,并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损伤。

 

第四,不改变文物原状,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修复应以现存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并必须保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遗留的痕迹。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经处理部分要和原物或前一次处理的部分既相协调,又可以识别。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现状。

 

第五,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

一方面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必须保留,另一方面所才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和研究证明是最有效的,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无害的。

 

第六,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与文物古迹相关的自然景观和文物保护构成文物保护的环境。应当与文物古迹一起保护。必须要有清除影响安全和破坏景观的环境因素,加强监督管理,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的原则

文物保护单位中已不存在少量的建筑,经特殊批准,可以在原址重建的,应具备诠释,经过充分的论证,依法按程序报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八,预防灾难侵袭

要充分估计灾难对文物和游人造成的危害,制动应付突发灾难的周密抢救方案,配置防灾设施设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