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数学不好,到了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更加变本加历。指数,函数等等名词经常让我闻风丧胆,却无处可逃。有一次,把还算宠爱坏学生的数学奥清兰老师气到晕倒,瘦小的奥老师在讲解卷子的时候,拿出我的卷子哆嗦着指着一堆指数铅笔线说了一句话,海涛,海涛,真是糟糕。而全班忽然被这压韵的一句气话弄的全场暴笑。而我对指数的阴影则挥之不去了。直到高中毕业多年,高中那些密友,时不时的还把奥清兰老师的经典语句拿出来把玩。我们在大笑中共同回味那些不堪回首的旧指数年代。
飘然欲仙的过完大学。各种指数忽然在不经意间又浮出水面。进了财经新闻部,一堆堆的指数扑面而来。上证指数,深证指数,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指数量化着复杂的经济生活。旁边的人常常为了指数的升跌大悲大喜。指数上升时的得意洋洋,指数下跌的时候无可奈何。当然,这两年的熊市,使很多人投入股市的钱,在股指的风云变幻中迅速贬了值。而我也拿起了格里高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研读起来,希望能在曼昆浅显的语言中,获得这些指数背后蕴藏的真经。但是,即使看完了上下册两大本书,还是和同事们一起在高深莫测的指数里晕菜。
一些指数刚刚在生活中出现,霎时间,很多东西似乎变的悬乎起来。那天开着车,听广播。播音员说完了天气指数,又说起了穿衣指数,然后又说出了洗车指数,我以为这下总说完了吧。没想到,播音员叭叭的又抛出了紫外线指数,晒太阳指数,防晒指数。堵车指数,空气污染指数。每说完一个指数时,播音员都对该指数进行一定的解读,比如今天的洗车指数是4,不太适合洗车。或者今天的穿衣指数是3,适合穿夹衣类服装等等。我塞!连衣食住行都开始用刻度尺丈量了不成。听了多了,我对那些指数是否指导生活或者如何指导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比如,你刚刚从洗车房出来,广播里却刚刚开始放风,今天的洗车指数是5,非常不适宜洗车。我倒~~,或者,路人明明已经开始穿上了大棉衣,戴上大围脖了,播音员居然还能镇静的说出,今天的穿衣指数是3,适合穿夹衣类服装。按照这指数生活,非神经失常不可。指数,总想故弄玄虚的想影响你的生活,玩去.........................!
没想到,还是无处可逃,上周五,部门首次选题会议,我慢慢悠悠的最后一个到场,只见桌子上放着一姹紫嫣红的A4纸,而且这张纸居然人手一张。我一惊诧。再仔细一看,上面原来是本部门一月份发稿量统计。简称发稿指数。蓝色代表2000字的焦点,红色代表1000字的头条,黄色代表800字的三条,每人的工作量被我们部门的ZZ偶像做成了柱状图,而其中的各种颜色远近高低各不同。眼花缭乱的颇有专业水准。而做表的ZZ偶象,还颇为细心的将每人的工作量又做了一线状图,其中又有无数的方块,无数的虚线,无数的圆点。在这表中,可以明确的看出你是否超过了发稿的均数。我倒吸一口冷气,这架势,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你的工作表现大白于天下啊。我看看了我"拉面不忽悠"的发稿指数,只比跑两会的同志多一点点,也比刚生完娃的同志强一点点。形势真是毫不乐观啊。这指数,简直造就了一塌糊涂的工作动力。我看让该指数玩去,是不大可能的了。而本部门的某司令又发话了,咳,这也是让大家多努力努力,这,不也就是为了阅读指数吗......
在一堆堆的指数七上八下的时候,抱着完全不想,爱谁谁的态度,还是能过的悠哉悠哉的,管他呢???
想通之后,就和某先生去吃饭去了,大吃大嚼的过程中,我对他抱怨了一通以上的指数,又顺便说,为了凑指数,今天又写了黄金的稿,北京的黄金价格多高了,你知道吗,每克162块。
一直超级自信,并坚定的认为是我生命中Mr.right的某先生在饭桌上忽然做晕倒状跌在桌子上.“啊,金子这么贵,现在结婚指数太低................”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