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日上午雨哗拉拉地下个不停,心中忐忑,怕误了下午的美约。
与友们约好下午去颐和路一带的民国公馆区,主要是想去看看头一天才开张的先锋颐和书馆。民国公馆区和先锋书店都是南京市民心中的城市名片,当它们相遇时,不由让人多了几分遐想。
下午雨越下越小渐止,空气是恰到好处的江南湿润。心中暗喜,这天不碍出行,可能书馆人也不会多,毕竟雨天更多的人愿宅在家中,不喜宅的人也已都离开自己呆腻的城市去了他人呆腻之处。这时,到这个坐落于民国公馆建筑群内的书馆小坐,感受一下正渐行渐远的人文书香,岂不美哉。
可是,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般。书馆内人气旺旺座无虚席,久呆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只匆匆拍了几张就撤了。
倒是一街之隔的公馆区,安静得将人拉回逝去的年代。米其林大厨之夜正悄悄地准备着,一场轻奢的婚宴前奏已响起。夜,这里或许会换另一幅面孔。

1、先锋颐和书馆坐落于江苏路39号,一个五岔路口的街心转盘内。

2、一进门就是先锋书店
黄黑二色的大LOGO。最初在先生带回的书袋上见到这个LOGO时就十分欣赏,醒目,前卫,设计感强,从此记住。

3、书架上方那些黑白照片引人注目。

4、

5、本雅明。

6、总统府、夫子庙,有关南京地标建筑的介绍在这里都有发现。
顺带一句,书馆隔壁就是鼓楼区旅游咨询中心。欧洲每个旅游城镇乡村都有旅游咨询中心,提供免费的旅游地图和咨询服务,很受游客欢迎。如今在国内也开始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了,可以算是一项小小的与国际接轨吧。很后悔,当时应进去看看都有哪些方面的服务,也好给外地博友提供点参考。

7、姑娘在写明信片,一张又一张。写明信片的年轻人不少,喜欢!

8、书馆内来得年轻人多,这么多年轻人热爱书,热爱先锋,真好!

9、

10、

11、书馆还卖一些衍生品。

12、老款的巴士。

13、复古的闹钟。

14、开着这款车去旅行,一定很拉风。

15、书馆内的咖啡吧。

16、咖啡香伴着书香,似乎挺能体现先锋书店的开放、独立、自由、人文的经营理念。

17、沿街的大窗前,坐满阅读者。

18、想找个位置小坐的念头不得不打消。

19、

20、窗外是南京有名的颐和路。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据介绍,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一份名为《首都计划》的城市规划书,将这片面积为37.8万平方米的区域单独划分出来,用做达官显贵的住宅之地。此后,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别墅陆续建造起来,至今为此,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

21、为了节省空间,书馆内的间隔用的是顶天立地的书橱。

22、这块相对安静的阅读区,就是用半弧形的书橱隔出的。
在书店流连的女子,终归透着骨子里的知性滴。

23、

24、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读书,这真是极好的事。

25、妈妈与女儿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6、明信片还在一张张地写着。

27、

28、这里曾是南京特别市第六区区公所旧址,市政府颁发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标牌上的刻写着:该建筑主体高4层,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外观为现代建筑造型,日本侵占南京期间,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

29、告别时回望书馆,一路之隔的公馆建筑和梧桐的高大身影与书墙已融为一体。

30、书馆外绿树成荫的宁海路。
颐和公馆区有着许多迷宫般的小街,不长的一段就是一个放射状的五岔甚至六岔路口,这些小街都有着美丽的名称,珞珈路、灵隐路、普陀路、赤壁路、天竺路、莫干路、牯岭路、琅琊路,细细数来,让人想起祖国一个个名胜地。多年前,曾在牯岭路小住过一段,傍晚时分,常在这些小街上散步,空气中总是飘着花香,真是南京的一块宝地。

31、穿过马路,很快就来到前几年修建开放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32、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格外安静。

33、

34、整个民国公馆区是免费的,内设好几处民国展览是收费的。

35、这里是民国饮食文化展。

36、公馆区的洋房已有不少辟为餐饮或宾馆,这里环境优雅,闹中取静,看上去档次都不低。

37、有个略大的空间放了不少圆桌,像是有什么活动。

38、哇,“米其林大厨之夜”,晚间,这里将有一个鸡尾酒会和一场红酒晚宴。

39、

40、这块空间的周围是几乎透明的屋子,门虽然锁着,但里面的餐具已都摆放整齐。

41、对面的米其林大厨正看着眼前的一切。

42、同样是空间周围的屋子,一切也都安顿好,米其林大厨之夜在悄悄中进行。
那些发烧级的吃货们一定又食指大动吧!

43、光临此地的是一位二星米其林大厨,看上去是位印度人,叫啥没注意。

44、隔窗拍照的朋友是位画家的妻子,优雅令人欣赏,随和让人亲近。

45、一场婚宴的室外场景已布置好,贺喜的客人们也陆续到来,新娘子的母亲提着款大炮,看来也是摄影发烧友。
公馆区的夜,看来有着低调的奢华。倒是先锋颐和书馆为公馆区添的那缕书香,更让我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