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新加坡的唐人街,大凡来新加坡多是要去看看的。我惦记着那儿大巴刹(集市)里的热带水果,于是就奔去了。到牛车水提前一站下,就是克拉码头,按朋友的建议捎带着一并去了。就这么一路遛达着,走走拍拍,悠哉悠哉。

1、坐在开往克拉码头的巴士上,相机就忙开了。这红色在晨光中很抢眼,心中很主观地认为这里是消防队。

2、色彩丰富的窗,让这栋建筑有了趣味。

3、当然要多来一张。

4、克拉码头到了!

5、沿河行走着,忽然被路边的装饰吸引了。

6、怎么样,很有视觉冲击力吧!

7、一连来了好几张。

8、开始还以为是旧雪碧瓶废物利用制作的,细看这厚度才明白用的是专门材质。

9、克拉码头临水的风光还是不错的。

10、这儿的建筑似乎很擅长使用颜色。

11、克拉码头是保留和利用城市历史建筑的典范,旧时的仓储集散地,现在已成为集餐饮、购物和休闲为一体的时尚街区。

12、这是新加坡河,时常有人坐在河边。

13、等人也会约在这里。

14、早晨的克拉码头还是比较清静的。

15、圣诞节快到了,桥上已布置起圣诞装饰。

16、夜晚的克拉码头才是它最漂亮也最热闹的时光,可惜我没感受到。

17、这些海鲜馆会为客人提供新鲜的海鲜。

18、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个的士司机,与他聊了一会儿。其实我对那个玻璃顶的建筑挺感兴趣,以为是码头改成的集市,但那位司机打消了我想去看看的念头,说那儿没有集市,也没啥好看的,于是,走人。

19、清洁工人在河里做保洁工作。

20、从克拉码头到牛车水只有一站路,我们就遛达着过去。因为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所以一路过去,沿途都是华人商店。

21、国内的药店已多为西药店,至少我在南京已很少看到这么大的中药铺了。

22、

23、新加坡的肉脯是很有名的,据说有的名店春节时要排10小时的队才能买上,不过不是这家。

24、

25、一瓶啤酒,一盘花生米,喝迷糊了倒头就睡,小神仙的日子啊!
有趣的是我拍完要走时,在我前面的一位俄罗斯人折返回来也拍这场景,并朝我会意地一笑。

26、牛车水到了。那位蓝衣人就是刚才说的那位俄罗斯人,他在新加坡游轮的网站专司摄影,常拍新加坡宣传片片。这些都是我们后来在大巴刹一起吃小吃时了解的。

27、一群马来姑娘在合影。

28、牛车水的街道上空都挂上了漂亮的灯笼。

29、喜欢灯笼上的光影。

30、小街的两旁都是商铺。

31、呵呵,已近圣诞,挂的却是中秋的灯笼呢!

32、虽然牛车水很中国,但街道旁的建筑让你能感到南洋风情。

33、这是不是很中国?

34、

35、这家店铺门口放了辆三轮车,还有个雕塑,就是蹲在地上的那位。

36、来了一群小学生。

37、一起进了那家门口放了辆三轮车的店铺。

38、带队的老师向孩子们讲述着唐人街的故事。

39、这样上课是多么生动啊,让孩子们对祖先的历史有直接的感受。

40、牛车水的老外不少。

41、有的对中国书法感兴趣。

42、有的对有着中国画般图案的服装感兴趣。

43、这么大年龄的老人拄着拐杖还出来旅游,真让我心生敬意,敬佩他们对生活永远葆有的好奇和热爱。

44、

45、走到巷子尽头时店铺里出现印度风的商品。

46、原来对面是个印度教的寺庙。

47、寺庙门上有着亮锃锃的铜铃。

48、进去必须脱鞋哟!

49、牛车水街道两旁的房屋有的也挺有特色。

50、这家的颜色很鲜艳。

51、这家在二楼有一方绿色天地。

52、这面墙上的窗户都有个遮阳篷,竟也很有特点。

53、咱这儿是人在前车在后,新加坡是车在前人在后。

54、这三轮也有意思,是自行车与三轮车的组合。

55、朋友介绍牛车水有个较大的巴刹(集市),我挺喜欢逛各地的集市的,于是就一路寻过去。

56、大巴刹的门前有个纳凉的长廊。

57、不少老人在打牌下棋。

58、也有的在读报,很悠闲的感觉。

59、大巴刹的下层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菜场,上面是各式小吃的聚集地。

60、这里大多是中式小吃,生意好像不错。

61、这家鱼仔酿豆腐名气较大,排了二十分钟队才买到,后来和当地朋友说起,他们竟都知道,看来真是很有口碑。不过说实话,好像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吃嘛!
对了,在最底层的集市里买了不少水果,有榴莲、山竹、印尼芒果等等,第一次吃榴莲,想不到竟挺对胃口的,自然熟,甜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油,看来不同品种的榴莲口感也是不一样的啊!
在其他地儿,也见到些华人店铺,一并放在这儿了。

62、说不上这条街叫啥名了,只见这老伯坐这儿的情景像是在国内啥小镇见过,一下子动了乡情,赶紧着拍下。

63、品味,这名起的,让我想起南京的鸭血粉丝汤。


64、这样的钟好像有年代了,见到有点亲切,想起了早些年。
看着新加坡华人的日子忽然有点怀起旧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