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圣母玛利亚门前的家雀
标签:
法国巴黎圣母院旅游原创摄影 |
分类: 优雅法兰西 |
到了巴黎,一定会到巴黎圣母院来看看的,一部同名小说和电影,让它几乎家喻户晓。
刚走到巴黎圣母院门前的广场,迎面就过来一队巡逻的士兵,唉!世界不太平的阴影已笼罩到与上帝对话的地方。也或许是为了不影响法国的浪漫形象,巡逻兵好象个个都是帅哥。
一进广场,就迎上来几个吉普赛小姑娘,缠着游客填写表格。有了在蒙彼利埃的经验,我们很快躲闪过去。广场上有很多人,最引人注意的是个穿皮上装的男子和他的一大群麻雀,皮上装时不时地伸出手去,停在面前花圃上的麻雀们立刻扑搧着翅膀围在他的手旁啄食,很是抓人眼球,总有人为他照相。在欧洲,人类与鸟儿们亲近已不稀罕,但是记忆中麻雀是种“养不家”的鸟儿,大的你喂它,它生气绝食以死抗争,小的你喂它,它太小不会吃最终也活不了,所以虽然因它与人类生活较密切被称作家雀,其实很难家养的。象这样一大群,是怎么养成这样的呢?奇怪!!!
开始以为皮上装以表演为生,后来发现他并无此意,表演也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四顾周围,很象在监督着谁。于是不免把他与那些吉普赛小姑娘联系起来,难道那群小姑娘也是他养的家雀???
巴黎圣母院的精美已有太多的人介绍,而它的玫瑰窗更是让你看了还想看,但当一场正巧赶上的弥撒开始,注意力不由就被转移。身披紫袍的大主教用唱歌般的声音传僠着福音,虔诚的信徒微闭双眼两手合拢,象在仔细聆听又象在默念什么,气氛凝重而肃穆,让你自觉地放轻动作。还有半个月就是圣诞节,除了门前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教堂里还有在其它地方也常见的耶稣诞生的场景布置,特殊的是这儿的场景是一水儿的白色纺织品制作,特别强调了天使报喜讯的场面,在温馨的烛光中,有种很圣洁的感觉。一位母亲正在轻轻地给她年幼的孩子讲述着什么,虽然语言不通,但相信一定是关于耶稣诞生在马槽的故事,母子俩那认真的模样打动了我!走出圣母院,外面的阳光依然灿烂,那些吉普赛小姑娘依然在广场前转悠,不知童年时她们有没有听妈妈讲过耶稣的故事。
当我们走到圣母院背后的圣路易岛,才发现远观这座哥特式建筑的背影非常美丽,空灵轻巧,有种向天空升腾的感觉。与其它建筑风格的教堂相比,它有种女性的美感。忽然想到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是“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就是圣母玛利亚。尽管我知道吉普赛人未必与教堂内的信徒同一信仰,但还是好希望玛利亚用她那颗仁慈善良的心,关爱关爱那些吉普赛小姑娘。

巴黎圣母院高耸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关于它的记忆,还是小时候看过的小说和电影《巴黎圣母院》。正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小说中对圣母院最充满诗意的描绘,引起民间很大反响,众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发起募捐计划,同时也引起政府当局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于是大家有幸今天能见到这幢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

巴黎圣母院的周围有巡逻的士兵,在奥赛博物馆外也看到的,看来整个巴黎已加强防卫,包括与上帝对话的地方,不过这些士兵的表情倒很轻松。

一进广场,不少吉普赛小姑娘拿着表格找游人填写,想到在蒙彼利埃乘儿子填写表格时伸向他口袋的那只手,不知这儿又有什么陷阱。

小时候听说麻雀虽也叫家雀,但却是养不家的,奇怪的是圣母院前有一大群麻雀十分听这位老兄的招呼,他一伸手,歇在花圃里的麻雀就全围绕着他的手,估计有食吃。

本以为他靠这个表演来谋生,但在他周围没有迹象证明这点。倒是他边表演边左顾右盼,象是在观察周围的情况,怀疑广场上那些吉普赛小姑娘是他养的家雀。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十分有名,最大的直径达9英尺,非常漂亮耐看。

这位妇人专司教堂内烛光的布局,弥撒开始前,她开始点亮更多的烛台。

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闭眼凝神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

巴黎圣母院被称为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因为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粗笨压抑,它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充足。远眺果然有种升腾的轻盈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