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科技史点滴:1926年丁颖育成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交水稻
丁颖是中国现代水稻科学的主要奠基人。1926年,丁颖用野生稻“犀牛尾”与农产品种“竹黏”杂交育成“中山一号”。“中山一号”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育种与生产上利用了半个多世纪,为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丁颖1933年发表了论文《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之新种》,认为中国稻种不仅起源于中国的野生稻,而且中国是世界稻种传播中心之一。
老军001点评:书籍上说,丁颖还根据古人类的迁徙和稻的语系,提出栽培稻种的传播途径为:1是由中国传至东南亚与日本等地;2是由印度经伊朗传入巴比伦,再传至欧美等国;3是澳尼民族从大陆传至南洋。
老军001整理于2016年3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