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久没有相亲了,也没有父母逼婚的压力,以致我与相亲市场已严重脱节。据说,现在有一句话叫做“每逢佳节被相亲”。10月5日晚上开始值班,我当晚就处理了一条十一长假被相亲的稿。说的是一部分人十一长假赶场,有人赶在男女双方的老家以及广州共3地办了3场结婚酒席,有人在回家探望父母却被亲戚轮番轰炸,7天就相了4次亲。
我能理解选择假期摆结婚酒,方便亲戚朋友赴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一个表弟结婚,就专门选择了五一假期,各地的亲戚都赶来了,热热闹闹的。不过,对于“每逢佳节被相亲”这事,我真的是后知后觉了。在我的印象中,春节应该才是“每逢佳节被相亲”的高潮。
我是这样分析的:十一长假被相亲的人,大概多是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者相隔不太远的城市。在同一个城市的人,肯定是要和父母聚会的,父母打起相亲的主意,自然避免不了;和父母相隔不远的,会利用十一长假回家看望父母,相亲也能理解。但与父母分隔比较远的,比如大龄青年在上海工作,父母在贵州老家,一年回一次家的可能性比较大,很自然在那么多节日中,春节才是回家团聚的最佳时机,所以他们的被逼婚高潮应该是春节。
我的国庆节没有被相亲,但鬼使神差地进行了一场反逼婚大作战,现在想来也极其有趣。
场景一:78岁的伯母:哪能这样?
10月1日-2日是我的family
day(家庭日),那天下午4点多我就到家了,但我妈妈不在家。我是没有家里钥匙的,只能等她回来。我决定去一个伯母那里看看,这个伯母今年已经78岁了,腿脚不太好,总是待在家里,我妈平时会找她聊天(背景交代,我家位于广州市郊区的一条村庄)。我妈不在那里。我坐在门外的一张石凳上,和伯母聊天。
“萍,你结婚吧,女人怎么样都要有头家。”她劝我说。
“我很忙,没空结婚”。我以前从来没有和她聊过结婚这些事,怕她受不住我不结婚的打击,所以暂时隐瞒。
“有什么事情比结婚更重要的呢?”她又说。
“我要赚钱啊。”我说。
“可以结了婚再赚啊。”她继续劝。
“我喜欢先赚钱再说。”我总是有办法继续。
“你说万一老了生病可怎么办?还是要有孩子。”她儿孙满堂,最近胃穿孔,儿孙送她去医院治疗,花了6万多元,平时她有病痛,儿孙都会及时送她就医,算是享受到了养儿防老的好处。
“到时候生病,我就死了算了。”对以老来没人照顾为由进行催婚的,这是一句狠话。
“不是这样的。”她有点急了,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但已经拿我没办法了。
这个时候,一个小学同学的大嫂经过,加入了聊天,伯母对我的催婚被打断。
场景二:我妈妈:男人永远那么自私
我妈早就知道我主张不结婚,不过我并没有非常正式地知会她,而是回答亲戚的催婚时,顺便让她听到。我已经忘记那天晚饭时,她是怎么提起结婚这个话题的。
“结婚有什么好处,累死了,我一个人过爽死了。”我暂且先从记得的情景说起。
“那和你住的女孩有去相亲吗?”她问。
“没有,她说看到那些结了婚的人过得不好,觉得结婚没意思。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打算不结婚,但她不积极,就自己一个人过。”这是实话,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撒谎。
“看到哪些人过得不好?”她进一步追问。
“过年前,她一个表姐嫁给了50多岁的教授,摆酒时披金戴银,父母都觉得很有面子。过年后,被老公家暴了。而且一结婚就要伺候婆婆,她婆婆8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现在生了个女儿,老公重男轻女,不满意,估计是要继续生儿子的,也离不了婚,经济不独立。”这个的确是真事。
“教授还打老婆啊?”她有些惊讶。
“家暴的男人是看不出来的。而且男人好自私,他不想干活,就娶个老婆回来干。我有个朋友,比我大1岁,别人介绍一个50出头的干部。结果那男人说,他父母老了,不能做饭了,压力大,要娶老婆了。父母不能做饭,他没有打算自己做给父母吃,而是娶个老婆回来做饭给他全家吃。再说,50岁的男人马上就老了,嫁给他就要伺候他了,凭什么?”这个例子也是真的,来自一个朋友的经历。
“男人永远都那么自私,100岁都想娶老婆回来伺候自己。”我妈愤怒地说。
然后,关于结婚,就没有然后了。
场景三:中年女邻居:我支持你不结婚
晚饭毕,隔壁屋的女邻居来串门吹水。她是常客,我每次回家,肯定能遇到她来串门。我们两家人是亲戚,门对着门,关系已经很密切了。家里办生日会或想让大家开心一下,我都会买蛋糕回去,这个时候总会叫上她的小儿子或者她来吃蛋糕。
“拍拖挺好的,一起去玩一起吃饭。”她说。
“我觉得挺占用时间的,我还不一定愿意去呢。”我的确是这样想的。
“你可真奇怪啊,和其他女孩子很不一样。”我应该是第一次在她面前表达我的恋爱观。
“我有很多其他事情做的,和男人拍拖好花时间,对我来说,拍拖不算是重要的事情。”这的确是真的。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我才知道。嗯,我能够理解你为什么不想结婚了。”她说。太感动了,人生何处无知己。
“是啊,连拍拖都觉得烦,结婚就更麻烦啦。”我继续说。
“是啊,我支持你不结婚。”她说。
难以置信吧,我获得了来自一个农村中年妇女的支持。在很多人眼里,农村妇女是粗俗、胡搅蛮缠的代名词,但她却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
“你这么喜欢自由,还是不要结了,就算结了可能都会离婚,我怀疑。”我再次很感动,她是真的从我的角度,为我考虑问题。
“可能是的。”我说。
“那就不要结了,不要伤害别人。”好吧,虽然我不认为离婚是伤害他人,但她在为其他人着想,让我再次感动。
在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得到接受并尊重,这样的时刻真的很少。更多的时候是,表达——对方攻击——我反击——对方不得不接受,而且往往要来回好多个回合。而我的这个女邻居,竟然做到了表达——接受。我只能说,不要因为对方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就自以为是地以为了解她们。
当然,以上三个场景,是我密锣紧鼓作战的硕果,也相当惊险和紧张。我的每次回答,并不是随意的。关于反逼婚,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社会舆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逼婚队伍进行逐个攻破。根据我的经验,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努力解决,其中技巧和策略又是关键。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在微信聊天春节父母逼婚的问题。她告诉我,这几年她一直一旅游为借口不在家过年,家里人也默认了这种做法。春假回家过年,遭遇父母和亲戚逼婚,即便表面维持融洽祥和的气氛,其实底下也是暗流汹涌。问题严重的,还会产生发生口角或冲突,对亲情产生伤害。前几年时间,为了避免亲戚问题结婚的事情,我干脆不去探亲了。但这两年,我在春节的走亲访友中把他们“改造”了一翻,我因此得以安心享受亲人团聚的温暖和乐趣。
在12月和1月,我会推出《春节回家过年反逼婚攻略》的系列文章以及讲座,向大家介绍应对父母和亲戚逼婚的技巧,帮助大家解决或缓解家庭内部矛盾,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剩女成长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