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才谈恋爱的人有人格障碍?
(2014-07-15 09:27:34)
标签:
情感 |
分类: 恋爱 |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剩女成长记
“麻辣情医”吴迪最近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名为《中国女生为什么火气大?》的文章,内文说30岁左右还没有谈过恋爱的男人或女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她没有解释任何原因,只是说他们很晚才开始和异性相处,因为没有经验,感情路上磕磕碰碰,不像情史丰富的人那么驾轻就熟。
吴迪的把戏很容易被看穿,她要的只不过是剩男剩女们都去参加她的恋爱训练营,好让她财源滚滚。所以在上面提到的文章里,她转眼就写道“这种情况可以治疗”,接着就推荐一个沙盘治疗方法。其实,要按照西方的社会行为学研究结论,发现爱情是未成年青少年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也就是说,恋爱应该是高中毕业前就谈的。美国各个种族的青少年,基本上都在17岁之前有了第一次爱情经历。
但是中国的父母和老师是不允许孩子们早恋的。也就是说,按照西方学术上的标准,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错过了谈恋爱的最重要时期的。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25岁还没谈恋爱的比30岁还没谈恋爱的人格就更健全。
情感专家为了赚钱,不惜把未婚青年的正常状态说成是病态。30岁才开始谈恋爱,两人的相处过程又磕磕碰碰的,这正常吗?与其问是否正常,不如问问,他们为什么到30岁才谈恋爱。如果我们分析这类人30岁之前在做什么事情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一直在忙其它事情。我访谈的43名受访者中,有好些都是在二十七八岁甚至是30岁才开始关注自己的感情问题的。
在《中国剩女调查》一书里,我把这类人归结为“结婚不是生活的重心”。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和男人相处的经验,来自于相亲过程中与男人短暂的相处或是感情纠葛。所以可以理解,她们缺乏和异性打交道的经验。
进一步分析,我又把她们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她的生活暂时不需要男人。为什么呢?有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比如一个从外地到北京工作的女孩,刚刚适应工作,算是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但父亲在老家发生了车祸,自此就忙于照顾父亲和为父亲争取赔偿,在北京和老家之间两地来回跑,身体很忙碌,精神上也特别紧张。直到她二十八九岁了,父亲的赔偿拿到了,恢复情况也比较良好,她的身心才放松下来。这个时候,她就想到结婚了,于是去找人谈恋爱了。
就算没有其他事情忙,有的女人一个人过得充实快乐,的确根本不需要男人的。但在主流价值观里,女人是一定需要男人的,没有男人根本过不好,所以这些自己一个人也过得很好的女人,往往被主流社会标签化为“有毛病”。我的访谈里,有个女孩子,工作环境和学校生活特别相近,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大家经常一起去玩,日子过得特别开心,所以二十八九岁都没觉得自己有多老、多迫切地要谈恋爱结婚。
还有一个女孩,性格比较被动,即使对某个男孩子有好感,但也没有主动去表白。后来,她也遇到过喜欢她的男人,但她就是这么被动,就是不开始,所以30岁还是一个人。但被动性格也不能说是一种病态和有障碍的性格。
第二类人是忙着读书和发展事业,所以到30岁都还是一直单着。忙着读书的受访者,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想通过回学校进修跳槽,实现事业转型。于是,她们在二十五六岁左右读硕士,二十六七岁毕业,再用两三年适应工作,很快就差不多30岁了。有的呢,硕士毕业之后的3年里,既要还助学贷款,还要帮家里还债,再加上3年换3个城市工作,根本没有心思谈恋爱。而有的,大专毕业后工作4年间,继续读书考试专升本,然后又考了律师考试,接着又转行跳到律所当律师……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该有多忙碌。就算是中专毕业的一个女孩,虽然20出头就参加工作,按理说有时间谈感情,但她特别爱折腾,想趁年轻发展自己的事业,所以一直在不断跳槽打拼,直到27岁才尝试谈恋爱。
不可否认,这些30岁还没谈恋爱的女人,生活中也是有孤独感,盼望有人陪伴的。但这些情绪往往是昙花一现的,总体来说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满意。而且,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她们会根据自己的期望去调整,让自己生活过得愉快。
谁有资格说她们有人格障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刻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不干什么事情,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来安排的。没什么事情可忙的,又遇到喜欢的男人,两个人又合得来,结婚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的确是有一些人,生活中有比谈恋爱和结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重要的事情自然排到最后,结果就是30岁还没结婚,也没谈过恋爱。这是非常正常的,这类人也会越来越多。
至于恋爱经验,多和几个人谈恋爱,自然就有经验,和男人打交道就能驾轻就熟。30岁才恋爱的人,不会和男人打交道,磕磕碰碰,不是很正常的吗?更关键的是,谈恋爱的两个人,在不同的家庭长大,成长经历也不一样,个性、脾气、品格也不一样,互相磨合时偶有摩擦,都是很正常的事。就算从小一起玩大的兄弟姐妹,还有吵架闹矛盾的时候。何况是两个刚刚认识的陌生人,没有摩擦,一拍即合,才是不正常的。
刚开始和男人谈恋爱,谁都是没有经验的,包括20岁谈第一个男朋友的女孩。这种年轻女孩不但没有恋爱经验,也很缺乏社会经验,所以磕碰的时间比较长,磕碰的代价也比较惨重。而30岁谈第一个男朋友的女人,虽然没有恋爱经验,但是社会经验已经比较丰富,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她一旦开始恋爱,弄清男人是怎么一回事就比较快了,而且即使吃亏上当也是交一次性的学费,不会反复落入同一个圈套。
在吴迪的笔下,30岁的人没有情史叫幼女状态。问题是,幼女在各方面都比成年人无知;而30岁没谈恋爱的女人只是在恋爱这一件事上没有经验,其他社会生活经验不见得比别人少,《中国剩女调查》中那些由于忙于其他事情无暇恋爱的女人,她们的其他社会生活经验反而会比一般人丰富。吴迪用小看人的态度把没有情史的“大龄”女性称为“幼女”,潜台词就是:人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在婚恋方面,婚恋方面没有结果的,其他方面再成熟也是发育不全,不正常的人。她是靠别人说别人的婚恋有问题赚钱的,她当然希望大家都这么认为。
不但女人没有男人被议论纷纷,男人没有女人也会被嘲笑没本事,征服不了一个女人。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没有谈过恋爱的RAJ经常因此被嘲笑。我朋友的一个男性朋友,年将三十未婚未有女朋友,和兄弟们聚餐时被取笑。这种思维背后体现的是主流社会庸俗的亲密关系霸权——如果一个人没有爱人或不曾被他人爱,就是可耻的。在这种逻辑下,不管是剩男还是剩女,都会被扣上“不正常”的帽子,“大龄”还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因此倍受压力。我第一次正式谈恋爱是在33岁。之前,我也曾认为如此“高龄”没有谈过恋爱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别人问起总会撒谎称自己已经谈过恋爱,以显示自己是“正常”的,是有魅力的……其实,我谈第一次恋爱之前就已经是工作能力很强,人脉很广的成熟女性了。我和男性朋友、同学和同事之间的交往也是顺畅和正常的。由于忙于更重要的目标,我也没有时间因为没有男朋友的事情而忧郁烦心。现在,我已经成长到不能被主流舆论忽悠了,如果有人对我本来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进行负面的指手画脚,在我这里碰到的只能是铜墙铁壁。
社会的发展,已经大大丰富了个人的选择,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个人的自由度,人的生命历程已经逐渐显露多样化。有的人早早恋爱结婚生子,有的人忙着拼事业,有的人喜欢到处旅游,有的人可能醉心自己的小爱好……各人选择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步伐是有相当差异的,没有哪种状态必然具有天然优势。什么是正常?主流的东西不见得就是正常的,小众的状态也不见得是不正常的。开口判断别人正常与否,应当慎重!听者也应当留心,不要因此以为自己不正常,有时候错的不是你。
剩女成长记:
这是《中国剩女调查》作者罗爱萍和王蜂的运行的微信公众号。该书用详实的调查,击破污蔑恐吓剩女的种种谎言,旗帜鲜明地支剩女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剩女调查》的延伸,我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情感、友谊、亲情、职场、进修、养老等方面的经验、感悟和认知,也会不定期举办分享会或讲座,希望把单身女性连接起来,互相支持,互相打气。
如何购买《中国剩女调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在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