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帖】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图)2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化与历史 |
汉族民族服饰:唐朝服饰(男装) 唐太宗李世民
这是汉族男服的另一个式样-----圆领窄(宽)袖袍衫。
头上的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
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
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
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汉族民族服饰:唐朝服饰(男服)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
汉族民族服饰:唐朝服饰(女服)
这是汉族女服另一基本服饰,上襦下裙。对后世女服影响很大。襦裙
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
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
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
其它无太大变化。本图为中唐的襦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汉族民族服饰:五代时期服饰五代服饰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
本图为穿襦裙的晚唐妇女及穿袍衫的士人(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南唐后主李煜统治时期,曾想擢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听说
韩熙载不闻政事,纵情声色,经常聚集声伎密友于家中夜宴。于是派当时
的画院画师顾闳中窥视和默记宾客夜宴时的情景,然后绘成图稿呈给李煜。
这幅画稿,就是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所绘
的人物服饰及生活器具都比较真实,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情况。图中男子除
韩熙载及另一僧人以外,都戴幞头着襕袍,襕袍的颜色,一律用绿色,似
与当时的制度有关。幞头的两脚,微微下垂,可能在中间纳有“丝弦”,
故有一些弹性,是晚唐五代通用的样式。韩熙载本人,则头戴纱帽,身穿
宽衫,脚着练鞋,完全是一种家常便服。图中妇女服饰,也符合当时的实
情,以短襦及长裙为主,也有圆领袍衫。腰间一般都用绦带系束,余下部
分下垂,形似两条飘带。披帛较唐代狭窄,但长度有明显增加,长度大约
在三至四米之间。
汉族民族服饰:宋朝服饰(男服1)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这种就是大襟右衽交领式样。
汉族民族服饰:宋朝服饰(男服2)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这种就是圆领式样,相比唐朝宋朝男服这种式样的袖口变的宽大。
汉族民族服饰:宋朝服饰(女装1)
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
这种就是传统的大襟右衽交领式样。
汉族民族服饰:宋朝服饰(女装2)
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
这种就是对襟式样。
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男服1)
明朝汉族男子服式依然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这种就是圆领式样。(明朝皇帝服饰)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男服2)
明朝汉族男子服式依然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这种就是大襟右衽交领式样。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女服1)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女服2)
这是明朝时期汉族女子穿的一种服饰:霞帔。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女服3)
明代背子 穿窄袖背子的贵妇及侍女(唐寅《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中的三个仕女,头上都簪有鲜花。人物的神情动
态虽然各不相同,但所穿服装是基本一致,都是宋代流传下来的窄袖背子,下着曳地长裙。这种装扮在宫室及贵族中比较流行
看看袁世凯加冕时的汉服:
基本是以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冕服为模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