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说鉴赏》|《进入波兰》分析

(2016-08-23 08:53:08)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与历史

[转载]《小说鉴赏》|《进入波兰》分析

残忍的抒情:《进入波兰》分析

 

布鲁克斯 & 沃伦 |   潘庆舲 |

 

1.在第二段中,描写大自然的美(“被罂粟花点染得分外红艳”的田野,“渐渐变黄的棵麦”,“安谧的河水”,“桦树林上空蓝灰色薄雾”)等一系列形象,和代表暴力的标志(“昨天浴血殊战”的气味,咆哮的兹勃鲁赫河,以及人们大声诅咒)都相互交错在一起。你觉得这一段描写和小说其他部分有什么关系?在这里,要注意第五段中作者对窗外的月亮的描写。

 

2.在第四段中,你觉得作者对犹太人,特别是对那个女人,持什么样的态度?试想作者持同情的语调,这么一来又会使小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那个女人为什么觉得世界上哪个父亲都比不上她自己的父亲呢?她为什么在说这句话时会突然发出一阵狂叫声”,而不是,比如说,热泪夺眶而出,号啕大哭呢?要是那样的写法,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4.再说,我们看到小说是在结尾处突然来了个转折点。它合手情理吗?从开头描写的细节和小说语调中,甚至在“暴力”中,都可以找到充分的根据吗?

 

5.试想一下,这篇小说要是用相当长的篇幅,进行细致的描写,那样会减低效果吗?

 

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本章中一般谈论小说时,重点显然多少放在简单的转折点上,那就是说,通过情节来点明小说的意义所在。虽然所有虚构的情节都是朝着主题思想发展下去,目的是使打乱了的平衡(这篇小说即由此而产生的)重新得到恢复,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但是许多小说作品,却比我们正在议论的那些作品都要复杂得多,而且要概括这种新的意义和新的平衡的出观,还非得有许多转折点不可。在后面的那些小说里,我们将发现就情节来说,程度都是各有不同的,而且有时候按着戏剧性的次序,还出现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转折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