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的世界

标签:
生活图片杂谈 |
分类: 浮生琐语 |
2020年初给自己的期许,是告别失语状态,有感而发,自由表达。可以说心理上的期许与激励是有效的,尽管不多的表达还称不上自由,但至少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算进步!
上网时间越久,看到三观尽毁的事情越多,比如对方F封C日记上纲上线的评判,对孙杨禁赛8年的阴谋论立场,对肖战路粉网络大战的相互碾压……那些恶意,甚至恶毒的评判,毁人三观,深觉人倘若没有独立的思想,真的可怕!
十七年前写非典日记的柴静,十七年后写新冠日记的方F--从她们的文字中了解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听到另一种声音,体味另一种感受,有什么不好吗?
个体视角与感受是时代洪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记又不是教科书,至于让某些人群情激奋吗?
一个人如果奴性太盛,必不会思考,难免要跟风从众,期待恩典。
《天道》中的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有幸爬到井沿上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才真正发现自己的无能,感觉自己就是在各种力量夹缝之间生活的蜉蝣,这一眼也应该算是人生的经验和财富。诚如丁元英“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就该是什么样的结果”的观点,你指望一辈子连一次井沿都没有摸过的青蛙,能有多大的眼界和格局呢?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人的四种认知状态或者说是人的四种境界,就是人的认知差别,形成了人与人的根本区别。
人的认知和觉悟是与自己的命运相匹配的。人需要成长,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褪淡时代和成长环境的印记,修正三观和心态,突破自身局限,不断拓宽视野和格局,把真善美内化于心,映射在生活中,才能在现实里觉悟,自在。
世界是镜像的,生活也是镜像的,如何看待他人,反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正如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