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玄·物哀·寂

(2020-03-05 11:51:56)
标签:

生活

杂谈

图片

分类: 浮生琐语

幽玄·物哀·寂

 有些书,即使非常需要,也下了很大决心,还是有读不下去的。比如王向远翻译的《幽玄·物哀·寂》,大西克礼作为日本美学集大成者,在这本书上,对日本传统幽玄、物哀、寂三大美学概念追根溯源,引经据典,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释。

本想对日本美学向度有一个深入了解的想法过于单纯,事实远比想像困难的多,对于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论性、说教性太强,难以真正理解幽玄,物哀和寂”的本质意义,它是超越我个人经验主义的存在于普遍日本人中的一种审美习惯,实在不应该把它当作日本美学思想的科普读物 


  美学,严格意义上说是哲学的分支,黑格尔《美学》中指出,美学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含文学、艺术、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想要把美学概念和审美向度、审美心理用文字准确表述出来,并能让受众理解消化、认识接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可见从理论研究到科普实践中间,还存在着长长的距离。  

  大西克礼将幽玄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即我们所说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境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也就是能由外界而自然生发感情有所感触,就是知 物哀,物哀即感性:细节皆入五感,然后体悟、发现、由此及彼,并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又见优美、凄美甚至禁忌之美。所以每个发出的感叹词,也就是达成物哀的瞬间。

寂,我们也称为侘(读cha)寂,境界、心胸、态度,第一个层面是听觉上的寂静、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二个层面是视觉上的色--具有审美价值的陈旧颜色,即古色、水墨色、烟熏色、复古色。从色彩感觉上说,寂色给人磨损感、陈旧感、黯淡感、朴素感、单调感、清瘦感,但也给人以低调、朴素、简洁、洒脱的感觉。第三个层面是寂心,即抽象的精神姿态,是寂然独立、淡泊宁静、自由洒脱的主观感受和人生状态。

如此,马致远的“枯滕老杩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概是最接近日本美学里的幽玄之美、物哀之美、侘寂之美的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