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落的优雅

(2013-08-05 18:56:00)
标签:

生活

摄影

散片

旅游

分类: 行摄人生
    2013届大理影展展出的照片,很多疑惑,或者说是有很多无法确定的感触,一时难以明晰。
  有些疑问和感触,肯定源于自己知识浅薄,无法理解影像所承载的全部意义。

  台湾著名摄影人阮义忠《失落的优雅》,初看感觉并无高深技术含量或技术创新的片子,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是我的欣赏水平与大师摄影造诣差距太大,我的眼界无法望其项背么?

  他的展片,摄影技术相当娴熟这是绝对的,曝光、构图、光线等等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但其片抓取的摄场景亦属普通,都是些不难找到的日常景象,有些已经拍到或者注意一下也一定能够拍到。
  那么,评价如此之高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失落的优雅》这一主题的标题与立意吗?
  我想,应该是。
  普通的场景,平静的摄取,如果没有高深的立意来支撑,难获如此之殊荣。



  何为失落的优雅?阮义忠将其命名为《失落的优雅》用意何在?
  阮义忠《失落的优雅》展片中看到的11张照片,3天看了3次,每一次都没有找到答案。
  

  今天在京东看到《失落的优雅》一段精彩书摘,才恍然大悟:


   农妇的优雅
  在远处瞥见这位农妇,我就暗暗称奇。她土气十足,仿佛祖先几辈子的劳作积习全压在身上了,而且就这么大剌剌地躺在自家门前,一妇当关,全然不在意旁人怎么看,自在得如同卧佛!
  她一派安然,连我突然闯入也惊动不了,整个人什么也不用说,就清清楚楚表明了“这是我家,我在休息。我很舒服,别来打扰”。本来我还想找些话搭讪,但被她瞄了一眼之后,就再也开不了口了。因为她根本就不把我当回事,不到一秒就回到了自己的神游天地,继续轻嚼着含在嘴里的槟榔,细吮汁液,仿佛此时此刻,世上没有比她正在想、正在品尝的东西更美妙、更重要的了。
  她粗犷的身材与窄小的长凳有如一体成形,彼此服服帖帖,相依相属。长凳下又有另一把小板凳,八成是农家几代小孩的坐椅兼玩具。很可能这位农妇自己小时候就用过这样的小板凳,而她舒舒服服地横在上面的,应该就是家中长者的专属座位了。岁月在两把板凳间的起起坐坐流逝,小女孩转眼成了老妇,用她的方式宣告着一家之主的身份。
  老实说,我还真是被她慑住了。她的身影粗俗吗?在很多西洋画册上,提香、安格尔、戈雅等大画家笔下的宫廷美女,不就特地摆出这样的姿势?我大胆举起相机,猜想会受到她的粗声喝止,却没想到,她依旧无视我的存在。
  一幅重新定义优雅的影像于焉曝光。在我看来,本分真诚面对自己、坦然无碍面对他人,就是优雅。

  

  原来,所谓的优雅,就是“本份真诚地面对自己,坦然无碍地面对别人”。

  而这样的优雅,我见到的少吗?
  不少!虽不能说时时处处,但也常常遇到。
  那么,遇到过同样的场景,拍到过类似的画面,为什么在自己心里,认为拍下这些平淡的画面,是在练习自己的拍摄技能,是在记录百姓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状态,而没有深化到人性的层面去,而只是游离在现象的表面?

  其实,这就是文化知识的差异,也是文化底蕴的差异,更是个人文化素养不够深厚,情感触角过于迟钝的缘故。

  艺术,应当是存活在感动与激情之中的。
  摄影,是一种艺术。
  而我,已经有多久,不为眼之所见的物象所感动?为眼之所观之激动?


  摄影,需要技术,按“元影像”理论中摄影语言的层面来讲,只属于视觉语言的造型层和影像层,而片子的内在涵义才属于表达层,即片子所映射的能指讯息和所指信息。



  就像骆丹的《中国318国道》,没有精湛的技术,只有平实的视角和对人对物的感知,之所以受人推崇,应当源于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必会有质的转变。

  量的积累,必能催生技术的娴熟掌控。
  质的沉淀,必能增智。

  内心情感的沉静(静观自我)、文化知识的积淀,美学和社会学方面知识
的积累,才能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才能够让自己所摄画面不仅仅是所见即所得,让自己的思想自成脉络,让自己的作品自成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酷夏春梦
后一篇:简单 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