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喂养流浪狗的重大意义何在?

(2016-11-05 13:48:17)

喂养流浪狗的重大意义何在?

秦 道宽

     (一)喂养流浪狗的重大意义

       我销书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弘扬道德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增加点经济收入,收养流浪狗。

       祖师教导我们修行者:师不为师,众生万物为师。”“万物”系指动植物。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其中的含义。

       科学家已经测试出狗类基因(DNA)的95%与人类基因(DNA)相同,说明狗类与人类同属兄弟姐妹关系,同是大地母亲的子女。可是,人类看轻狗类的智商低,已经不平等看待狗类,不给予狗类的生命以法律保障,任意虐待他们,屠杀他们,食他们的肉。这是由于人类失德离道、五德不全,特别是缺失仁德慈善,肝木亏空,人性远离大自然而形成的。

       人类(特别是修行者)最容易效法大地母亲的品格——忍辱、无私、慈爱、奉献、宽恕包容众生万物的美德,从培养仁木(肝阳木)入手,提供给礼火(心阳火)的丰富能量原料,培养健康仁善之心。为此,不论男女都应把“我就是天下众生的母亲”作为座右铭,作为口诀,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修德品的最佳实践内容之一是收养流浪狗,这种活动效应恒等于放生,是培养和迅速提升自己慈善仁心、强化礼德火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大家公认“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成人,恩重如山,我必还报父母的恩德。而收养流浪狗的意义不是报恩,不为自己积功德,只因救助弱者的良心启动,进行无为诚心地布施。许多人几年的实践证明,喂养流浪狗之善高于孝敬父母之善,其进道速度之快非同一般!

      “百善孝为先”,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基本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做好孝。所以孝为先。但是,修行者要实现天人合一,只做好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天道要求我们与大地母亲一样,具备博爱、包容、宽恕众生万物(一切动植物)的慈善之心,这就必须实践“众生万物为师”的教导。怎样尽快地达到具有真正的慈善心、博爱心的境界?有效的方法就是喂养流浪狗,没有恩可报,不图创立功德,只把自己的爱心善意无为布施给众生万物,病狗给予及时治疗,盲狗、各种残疾狗都在细心照料之列,长期养老,直到送终。喂养者毫无怨言可说。这就是大地母亲的品格、禀性。因为喂流浪狗可以迅速大幅度提升慈善性,慈善性就是“肝阳木”(三甲木),是供给心火(七丙火)的正能量,以快速培养慈善心。吕祖说:“二八阴消而九三阳可长矣,……九三之阳长,为九转还丹也。”(参见《钟吕传道集》和秦道宽著《把握自己的生命密码》9.身中“河图”之密码)因此,喂养流浪狗属于老子“人法地”实践,其实效性远远超过孝敬父母。

       喂养流浪狗,有爱心者布施爱心,有体力者布施体力,有钱财者布施钱财,都是善心的布施,对修行者产生的效果是一致的。其深层次道理是什么呢?国学导师熊春锦先生说:

   心念一动,天地相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同时客观地存在着。

       还说: “发慈善之心、持感恩之心、起良善之念对人对物(如收流浪狗),表面看起来只是单向地有利于他人和外物。其实最大的受惠者,仍然还是心善念慈、常生感恩心的本人。

       还说:有感恩心、慈仁心、善念布施,就有反馈,你会获得大量五德能量反馈的回补;而且由于心地唯善,则自己的身国中内境平和,内五贼受制,五脏的生理功能够保持阴平阳秘,从而正气充于内,维护着健康的心身状态。

       如果你能悟透这个道理,则你就会得出结论:“修炼不能空喊口号,要付之于社会实际行动,速度才快。”“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救助弱者就是最大的幸福。”这种愉悦的心情,就会促使你体内每个细胞中的善粒子活跃,带来整个身体的健康。

       (二)我喂养流浪狗的简况

       我已经雇人在我市乡下滕家镇西耩村野外收养流浪狗,我也住在那里亲自参与喂养。承包土地、建狗圈、拉电、打井,改造一个废旧苹果仓库作喂狗人的住房等,费用很大,愿您和您的朋友相互传播推荐我写的书。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发慈悲心,收养流浪狗。

       请大家注意,爱惜狗的生命,同时也要爱惜所有动物的生命,所以不要用鱼肉等所有动物肉类做食品。我们这里是使用面条、花生饼、小麦麸(生用)等素食喂狗,狗很健康,同时还能为狗续慧命;同时,每天24小时开念佛机,让狗听佛号,狗比较安静,不互打架、咬斗,被收养的狗们也因此得到善终和解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