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悟一枚钱币文字“隹、五、矢、止”

(2011-01-07 13:57: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与得

我有一枚上辈人留下的方孔圆钱,听古钱币藏家说,其形式与内容归属“压胜钱”系列。

“压胜钱”我知道,古时作为上梁、喜庆、悬挂、玩赏等用。钱上所铸之字,大多是“长命富贵”、“一本万利”、“福寿双全”等吉语。唯独手中的这枚钱,正面方形孔四周,东北西南铸有“隹、五、矢、止”四个隶体字,看了觉得有趣、奇特,但又莫衷一是。(图一)

“隹”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矢”是箭的意思,也当发誓讲;“五”和“止意思较明白。如直面理解:总不会是“鸟五只,箭射而又止”或“一只鸟,五箭射而止”?如把“发誓”掺入其间,就更难理解了。隐晦的文字,久思不得其解。

背面左右两个篆体“纫佩”就容易懂了,当“连缀、佩饰”讲。旧时书信中,还比喻对别人所施的德泽或教益,铭感不忘。把这个词刻在钱上,可以理解此钱是缝纫在衣服上的,并且还含有对赠送此钱人的感激、佩服。(图二)

为弄清这枚方孔圆钱的年代、历史渊源以及四个字的含意与用途,着实翻阅了不少有关史料,最终解开了其中奥妙。

原来,此钱是明末清初的“天地会”所铸。“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1674年从福建、台湾及沿海地区兴起,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及两广地区。组织成员有农民、手工业工人,城乡劳动者和游民。他们曾经屡次发动反清武装斗争,在全国声势浩大,后来为反动势力利用和操纵,日趋没落。

那方孔圆钱上所铸“隹、五、矢、止”四字是何含意?说到这,不能不为“天地会”铸造此钱时,借钱中方孔之形,以视觉艺术拼成汉字而拍案叫绝。那就是“隹、五、矢、止”四字,共同借用象形“口”字的方孔,右上左下,转一圈读为“唯吾知足”。其巧妙的构思,具有相当的视觉艺术性。

汉字产生至少有6千年历史,那是人们经过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深刻观察,才逐渐创造了文字。既然文字是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历代有不少书法家,往往就是由于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其书法起了突变。如唐代的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得其神;怀素观云,云随风变化而有所悟;宋代的文同,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中国的汉字不但孕育出美轮美奂的书法,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游戏。如“唯吾知足”就是利用文字的外形和事物的象形,极其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富有禅机的句子。

唯吾知足”是一句箴言,告诫人们欲念不要太强,人要知足才能常乐。日本《古钱的收藏与鉴赏》一书也收有此钱,命其为“知足钱”。遗憾的是日本人只是从字面常理去理解这枚压胜钱,似乎并不清楚铸造这枚钱的历史背景和原由。

“天地会”铸造此钱,利用文字的外形(每字都有口字旁)和事物的象形(圆钱中方孔之形)来制造玄机。根据常人的视差,在钱上看到的只是“隹、五、矢、止”四字,很难会联想到还要借用钱中“口”字方孔。即便有独具慧眼者识破,往往也将“唯吾知足”联读,根本不会探究铸造者煞费苦心的原意。

那“天地会”铸造此钱,钱上四个字的原意和用途是什么?

中国民间凡秘密之事,惯以“天知、地知、我知”起誓,秘密结社组织的会规就更为严密。“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人在其中的“天地会”铸此钱,镌刻“唯吾知足”,隐去“天知、地知”,实际上却是暗示着“天地”二字。此钱时时告诫佩戴者,要绝对严守“天地会”的组织机密。会中机密只许天知、地知、“唯吾知”,所以“天地会”的人是不会把“唯吾知足作联语读的,而读成“唯吾知,足也。”

收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的“天地会”文本,就详细地辑录了“唯吾知足”钱图。图右上侧题写了两行行书,明白的诠注了此钱之用之意:“此乃系袈裟扣,王用。” 就是指此钱是专为大小首领佩挂而铸。当年“天地会”从事秘密活动,有许多外人听不懂的隐语:如“天地会”之称叫“杂话”,“袈裟”当“衣衫”讲。后一句“若问有四字可辩?唯吾知,足也”。此钱佩挂在首领的衣衫上,既能让组织中不相识的会员见了心领神会,又能时刻起到警示首领本身保守机密的功能。一旦此人此钱落入官府手中,又可借“唯吾知足”禅理,摆脱险境,谁都知道“知足”者是不会“反清复明”的。

“天地会”所铸的黄铜钱,奇特的文字构成,隐晦的含意表露,不能不惊叹铸造者的智慧,独具匠心的创意。“唯吾知,足也”之钱,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我们有责任去保护自己的文化,就史学研究而言,“天地会”的黄铜钱日显珍贵;就收藏的目的,精神的乐趣,文化的乐趣是永恒的,善哉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