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1-03-14 10:11:10)
标签:

军事

美国

空海一体战

    2010年2月和5月,美国先后发布的《四年一度防务评估报告》和《2011财年国授权法案》明确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以应对敌对国家(主要指中国和伊朗)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另外,美国的军事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也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名为《为什么运用“空海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一个全新的作战概念》的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详细阐述了“空海一体战”的定义、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新概念在目标选择和打击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

“空海一体战”想干什么?
    美军“空海一体战”并不是一个全面战争概念,战争的目的局限于保证海空力量的远程投送和后续作战行动依托领域的安全。这决定了战争等级和规模都是有限的,从而界定了美军作战目标的范围和未来打击手段的选择。
    作战意图分析  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提出有着较为深刻的原因:其深层次是美军方再次鼓吹“中国威胁论”,在国内外争取舆论以维持和加快军队发展;直接原因是中国和伊朗等国家海空力量的发展使美国认识到,在这些国家周边军事力量存在和战略投送的危险越来越大,为此希望建立新的作战概念,以牵引新的军事作战能力发展,并调整该地区军事部署和外交关系。从《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来看,美希望建立以第二岛链基地为依托的海空远程打击力量体系,保证可在西太地区距我国大陆1 000~1600海里以外海域集结兵力,具备对我国近海海域的军事力量介入能力,为大规模军事投送和介入作准备。可见,单从“空海一体战”概念来看,其作战目的是有限的。当然,从其后续作战想定来看,其目标并不局限于此。
    战争性质的判断  《空海一体战:一个全新的作战概念》报告在第三章中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相互保持核威慑,表明美国不希望“空海一体战”突破核界限,核武器控制战争升级的作用依然存在。为了不突破核界限,该概念不会将核武库和核(包括核常兼用)指挥设施作为打击目标,也不会将城市等战争潜力目标作为首选目标,希望将战争局限在包括太空战和网络战在内的新型“常规战争”范畴内。这种战争虽然以空军和海军的远程打击方式为主,但不会是科索沃战争式的全面压迫性屈服,旨在利用海空远程优势,剥夺对方遏止其海空军大规模进入对方周边海域的能力,从而使对方认识到无反介入、无制海空能力的现实,最终放弃军事对抗。
    因此,“空海一体战”可能是全面作战行动的开始或准备阶段,作战目标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战略性常规军事类目标,并以预警探测类为优先。
    战争规模的认识  从作战规模上看,该概念在英文中使用“BATTLE”(战斗、会战)一词,而非新作战理论中常用的“WAR”(战争),甚至美军内部常用的“COMPAIGN”(战役),这表明美军也未将其理解为战争,而是更倾向于若干个类型的战斗,不是两个国家或集团间的全面战争。它可能是全面战争的前身和开始,但绝不是战争的全部。
    考虑到我国对航母编队的反介入及对美军在日、韩基地的可能火力压制,新概念提出以第二岛链机场为依托,远程空袭打击我国内陆预警与远程海上打击部队,同时估计会投入4个以上航母战斗群的超常规兵力,将我国海岸线以外600千米的海域和海岸线以内大致500千米的陆地作为主要战场,同时打击反卫星和网络战目标。
    在其所选目标的地域分布上,打击反卫星武器这类目标如果不依靠本土的洲际打击手段,只能通过西太的远程空中打击来实现。这种空中打击需要对腹地的防空力量率先打击,这实际很难界定战场的实际范围,使常规战争规模逐步升级。
    美军新概念认为,我军对其亚太驻军先发制人的打击威胁最大,因此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前提主观地设定为我军的主动行为,其为被动反击,“空海一体战”的作战样式为“区域进攻性防御作战”。

“空海一体战”想打什么?
    美军上述“空海一体战”文件对我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进行了多次表述,但对打击目标均未提出明确方案。从其关注的我军能力,可以对其目标选择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目标顺序以远程预警目标优先  美军在新概念中将“空海一体战”对抗的中心特征称为“侦察作战”,美报告将解放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看作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方式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其首轮战役即是“致盲”战役。“致盲”作战的领域包括我军的侦察监视系统和陆基反太空能力。
    从整体情况来看,新概念中的目标选择虽然符合美军目标选择的五环理论中率先打击敌防御系统目标原则,但在具体目标选择上有所不同:它没有将防空导弹阵地、国家指挥系统和敌方首脑作为首选目标,这主要是与“空海一体战”的战役目的和规格保持了一致。因为该概念的实质是夺取西太地区第二岛链内海域的制海、制空权,甚至可以理解为美军夺取在我国周边兵力投送主动权。
    目标重点突出作战保障能力的防护  美军将远程火力打击和网络战压制的对象除了设定为侦察预警系统外,还将压制其侦察预警能力的反卫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实际体现了攻势防御思想,其打击反卫星能力主要是为了保护其太空信息保障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将对作战保障行动危害最大的反卫星武器目标作为优先打击对象,虽然打击目标仍局限在战场内,但防护对象已经超出了设定的战场,防止了战场的扩大,避免了战争性质从传统常规战升级为战略性太空战。
    目标内容以对海远程打击目标为主  《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第二章关于中国反介入与区域封锁能力中,列举了我军七种威胁。其中“对前方基地的威胁”、“对海上水面战斗舰的威胁”、“中国海上航空打击部队”,均为对海(海上基地)远程打击能力,美认为这是反介入的主要军事力量。具体目标类型包括:二炮部队的地地弹道导弹阵地、反舰弹道导弹阵地、海空军的轰炸机及多用途战斗机基地等目标。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军对固定导弹阵位的打击充满信心,但对地面机动弹道导弹目标的打击信心不足,认为难以实现高水平的破坏。但其坚持认为美军的导弹压制战役可以极大地限制导弹部队以较优化方式齐射导弹的能力。此类目标是美军近年来竭力发展的时敏目标打击方法的作战对象,对此类目标的打击能力将是美军近期发展的重点。
    目标性质以军事类目标为主  正如前面判断,美军将“空海一体战”概念定义为西太地区军事力量介入与反介入能力的争夺战,而不是整体战争概念,因此并没有将军事潜力等类型的目标作为打击对象。这也是由于美军遂行“空海一体战”的依托主要集中在第二岛链,没有足够的火力扩大打击范围。但这并不排除其在“空海一体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将航母战斗群等军事力量部署在近海海域内继续扩大战争,将目标选择范围扩大到军事潜力或民生目标的可能。
    目标范围逐步扩大到境外民生目标  “空海一体战”概念在其第二阶段的远程封锁中,非常强调对对外贸易的封锁,不但将商业船只作为拦截和打击对象,而且将水下电信线路、水下能源(输送)设施作为夺取或摧毁的对象。这实际已经具备全面战争的特征,已经完全超出了“空海一体战”的内涵。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军“空海一体战”将希望达成的作战目标确定为夺取西太地区的兵力投送权并非其最终目的和本意,而是不得已的初期目的。

“空海一体战”怎么打?
    “致盲”作战是关键  新概念认为,交战双方都希望通过破坏或瓦解对方的指挥控制和传感器网络,阻止敌方获取重要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同时保护本方的同样能力。对我军而言,反介入作战也是一场远距离作战行动,侦察预警能力至关重要,因此美军“空海一体战”将“致盲”作为该概念的首要实际作战行动。在此后的导弹压制中,再次强调协同空军和海军“致盲”的能力,以后的夺取主动权作战也将“致盲”作为行动的重要内容。新概念认为,“致盲”作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阶段性重点的贯穿始终的作战行动。
    隐身突击内陆纵深目标是基础  虽然“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核心是争夺第一岛链附近海域的制空、制海权,特别是美军的战略投送安全,但美军认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地区所面临的中国军队,严重依赖于近程、中程和远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包括反卫星武器在内的这些目标,无论是价值优先程度还是数量都在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目标选择中处于主要地位。新概念对这些目标的打击寄希望于隐身飞机和新型的隐身巡航导弹。例如,《空海一体战:一个全新的作战概念》报告第四章中列出的作战性措施中的第四条:“开发和形成较高的渗透性和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措施”中均将“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作为几乎所有平台的标准武器。该武器针对俄式S-300防空系统设计,最大特点就是隐身。同时,由于新概念被定义为一种区域进攻性防御作战样式,将防空系统列为最后一类打击目标。由此可见,美军在先期纵深打击手段中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仍主要依赖于隐身和电子压制等被动防御措施实施纵深突防。
    远程打击由空军主导,海军参与防御与制海权争夺  从“空海一体战”概念可以看出,美军作战依托的主要是经过加固防护的第一岛链机场和第二岛链机场,打击兵器也主要是空军的B-1、B-2和B-52轰炸机,以及联合空地防区外武器。这主要是由于战争初期海军在第一岛链附近海域面临重大威胁,而舰载航空兵武器射程有限,无法在疏散到第二岛链海域后对陆上目标实施攻击。在战争初期,海军除了完成反潜、水面作战等争夺制海权的作战行动外,主要是执行对航母编队和第一岛链机场和港口等重要军事目标的弹道导弹防御等防御性任务。这与以往科索沃和伊拉克战争有所不同。但随着美军“空海一体战”的逐步胜利,为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和强度,对陆打击的任务将逐步由进入周边海域的海军主导。对腹地的打击由空军继续担负。

对“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总体看法
    战争准备阶段的目标疏散和大规模兵力投送意图相互矛盾  由于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假想前提是我军区域性大规模先发制人的打击,因此其在战争准备阶段的措施是大规模的目标疏散,包括航母战斗群等将疏散到解放军反介入/区域封锁范围之外,而只有潜艇部队前出到近海搜集情报。这种情况无疑与美军大规模兵力投送的意图不相符,其战略投送和军事介入准备的战略意图无法达成,而且也丧失了我军发动反介入作战的动因,因为航母、战略轰炸机等高威胁目标已经重新部署到了反介入区域之外,反介入的目的已经达到,无需发动风险极大的后续作战。
    对太空目标的选择暗含违反国际法的意图  《空海一体战:一个全新的作战概念》报告在阐述“致盲”战役时指出,针对中国太空系统的“空海一体战”将集中于两种行动:通过非动能措施迅速化解解放军轨道设施能力,破坏解放军反太空能力中的关键要素。其中前一种措施实际暗示对我军空间目标实施破坏,这与通常保护空间设施的相关国际法本意是相悖的。它在新概念中多次提及在保护其太空情报、侦察及预警能力的情况下,“致盲”我军的同类设施,因此对太空设施的攻击与防卫将成为美军“空海一体战”的另一种关键作战形态。
    以“持久战”取得“空海一体战”胜利的想法不切实际  “持久战”的想法与西太地区实际和两国国情不符。美军认为,持久作战将逐渐消耗掉我军的潜艇实力,并可以通过第二阶段的封锁战役逐步降低我国的经济和战争潜力。但其没有认识到我为本土作战,而美军为远洋作战,作战物资消耗巨大,持久作战中目标暴露更加充分,而且周边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盟国也将因为水道封锁而陷入经济困境。实际上,一旦在反介入作战中与美军接触,必将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持久战”,只是作战强度的强弱问题。“速胜”和“持久战”各有利弊,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和军事动员意识无法与二战时期相提并论,美军目前也没有能力负担战线如此长的海上“持久战”。
    盟友境内目标的明确性,削弱了美联盟作战的坚定性  美军新概念多次强调了西太地区“盟友”在“空海一体战”中的作用,但实际只讨论了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作战中的作用,几乎没有提及韩国和台湾。澳大利亚距离较远,只讨论了其作战保障问题,在导弹防御和海上反潜等多个方面讨论了日本的作用。可见,新概念非常希望日本在未来“空海一体战”中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日本境内美军和自卫队的目标明确,加之美国在“空海一体战”初期多将主力撤至1 000海里以外的第二岛链附近,因此,日本境内的美军和自卫队目标将承受第一击,而同时美军还希望日本配合其反潜和制海等初期风险较大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美联盟作战的坚定性将面临考验。

 

[编辑/李海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