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悦读品书 |
放下心中的“烟雾”
——读《烟雾弥漫的夜晚》
文/虎虎昇威
晚上,带着昇昇出去玩,当时我心情很不好,就对小人儿说,“宝贝,妈妈今天心情很不好,该怎么办呢?”他一脸轻松地说,“妈妈,你可以跺跺脚,大喊几声或者煮一锅生气汤呀!”我愕然了,这不是曾经教给他生气愤怒的时候如何办的方法嘛,他现在用来指导我了。
是的,生活并不总是事事如意,不经意间就可能因为遇到的事儿生气、愤怒甚至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小孩子表达情绪的直接方式就是大哭大闹,或者乱摔东西,而我们大人呢?《烟雾弥漫的夜晚》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没有被及时化解的情绪有多可怕,它让更多的人出离愤怒,发生了大规模的“打砸抢”事件,街面混乱不堪,有人偷东西、有人砸掉一切遇到的东西、甚至有人纵火……这样的场景曾经并继续真实存在着。我们大人遇到这样的场景是躲避还是裹挟其中?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当置身其中成为“受害”的一员,我们该如何解释?
我现在模糊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有一次集体群殴事件,我被大人放在半截墙头上,自己很孤独,其他记不清楚了。也听几个大龄未婚朋友跟我说过,小时候最怕父母吵架,躺在那里装睡,但一直心理有阴影。那看一下《烟雾弥漫的夜晚》中的妈妈和我是如何度过了“打砸抢”的夜晚。
故事开始,“我”抱着小猫,妈妈搂着“我”站在窗边向楼下看,作者客观叙述“楼下的街上,正在发生一场暴乱”,平静而不加渲染。母亲陪着孩子,解释“当人们极度愤怒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生暴乱。这时他们不再在乎是非对错,只想要攻击和破坏。”接下来几页,我们看到了“打砸抢”的混乱场面,妈妈始终平静地陪伴小男孩,主动提出“今晚我陪你睡”。深夜,房子着火了,楼里的人都跑去避难所避难,小男孩一直惦记着他的猫。因为内心的隔阂和种族的偏见,同在一座楼内的母子与其他人并不相熟,尤其孩子对金太太和她家的猫咪没有好感。
http://s9/mw690/0025tpJtzy6Wx5Ep9Bm88&690
http://s10/mw690/0025tpJtzy6Wx5OkaFz59&690
然而,当消防员送来丢失的两只猫咪,情形发生了变化,平日里互相打不喜欢的猫咪在火灾中彼此依偎,共渡难关。而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被“妈妈”捕捉到,“妈妈”主动邀请金太太和猫咪来家做客,而原以为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的“我”也放下了心中的“烟雾”,主动抚摸金太太的橙色大肥猫。
你或许也曾有类似的体会,彼此不熟悉的人因为某种偏见从未有过交流,但偶然的一个事件或者机会,你们才发现彼此都不是曾经想象的那样。所以,放下心中的“烟雾”何等可贵,尤其在烟雾弥漫的晚上,在“打砸抢”事件发生之时。有时候,不是眼前的烟雾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而是心中的“烟雾”隔阂了彼此。
很多绘本作者为孩子们编织或美丽或充满温情的动物故事绘本,也有的作者着墨于亲情、友情的诉说,然而伊夫•邦廷却用独到的笔力袒露现实,甚至不惧于“打砸抢”事件,她能够把这样的故事呈献给读者,但经由她的处理让读者走出“悲情”,给人以希望和温暖。正如有人所说,“让‘社会议题’进入孩子的早期阅读,好比让孩子从小就有了抗体,成为面对今后复杂纷繁的人世缓冲”。家长有时候可能过于保护孩子,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然而有些事情也需要孩子和我们一起共同面对,放下心中的“烟雾”,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http://s8/mw690/0025tpJtzy6Wx5EfmWr27&690
http://s4/mw690/0025tpJtzy6Wx5EDXCr23&690
http://s8/mw690/0025tpJtgy6WyBQevDFc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