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绘本月亮孩子科普 |
分类: 悦读品书 |
寻找孩子的“月光宝盒”
——读《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
文/虎虎昇威
http://s8/mw690/0025tpJtzy6Qywo7ZKT17&690
带孩子参加某早教机构的“天文学探索之旅”活动,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天空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说喜欢,因为有太阳、有白云……有的孩子说不喜欢,因为黑、下雨……七八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说到星星、月亮。想一想,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也似乎好久没抬头仰望过星空了,是雾霾天气过多?还是已经习惯了白天活动?抑或是已经没有了“仰望星空”的情怀?记得我小时候,看月亮是经常的,夏天一起乘凉,一大堆人在一起聊天看星星、月亮,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的“月光宝盒”在哪儿?
有关月亮的绘本很多,比如《当月亮照耀全世界的孩子》、《月亮的味道》、《晚安、月亮》等等,孩子在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中认识月亮、欣赏月亮,而我国很多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月亮”意象,它负载着丰富的内容,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我们除了对这些感性认知之外,也需要“理性”认知,那么这本《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正符合这个要求,初看起来它是一本普及月亮知识的科普绘本,涉及了月亮的周期盈亏变化、公转、自转、月食等诸多天文地理知识,但仔细读来,绘本中还有一些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文史知识,使得绘本不仅有趣,也特别有益和有用,这不就是我们要会孩子寻找的“科普兴趣书”嘛。
经常有家长会问,孩子多大可以看科普书,如何选择合适的科普绘本?咱们就遵循着有趣、有益、有用的选择帮孩子把把关吧。科普书和普通的绘本故事不同,因为需要传递一定的科学、理性知识,所以如何融入也是个难题;另外,读科普书的孩子年龄都稍微大一点了,如何把握科普与故事的比例,也是个问题。但好的绘本,可以很好地把知识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即便是文字量比较多,图画也是占有很大比重的,这样即使孩子年龄稍微偏小,家长也可以以图画讲解为主,等年龄大一点再逐渐增加知识容量,这样一本好的科普绘本可以读好多年。就像这本《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你可以当成普通的绘本,只把里面的图给孩子看,当成认识“月亮”的认知绘本,每个跨页都至少有一半是图画,这些图画清新、自然,以孩子为主角,或仰望星空、或月下游戏、或月下赶海……每一幅“观月”场景都不同,它们或清新自然、或静谧安宁,孩子看到这些图画也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和“月亮”意象在文学及心理上的“净化”作用是相通的,也会涵养孩子“仰望星空”的情怀。
http://s16/mw690/0025tpJtzy6QywsjQ0D9f&690
http://s8/mw690/0025tpJtzy6QywsAkfB37&690
http://s12/mw690/0025tpJtzy6QywsHJjl4b&690
而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就会问无数个“为什么”了,而这时《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的知识性更加凸显。我曾记得小时候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观察月亮一个月并画下来形状,结果我是认认真真观察了,结果上半个月和下半个月的月亮,“顺拐了”,我至今记忆犹新。光看《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封面图,现在的孩子也不会再犯我那种低级错误了。绘本最开始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了月亮的变化及盈亏,配上简洁的图示,我们就很快会明白月亮的公转、自转及其周期,特别那个图示,一目了然,干脆利落。接下来,按照初一到月底的时间演变,详细叙述了每天月亮的名称、名称由来,相关的天文知识比如日食、月食、涨潮,相关的延伸知识比如国旗上为什么有月亮、满月之谜、盂兰盆节、二十三夜拜月等等,满月对我们来说意义更多更大,所以绘本中又加了春天的满月、秋天的满月两张,各种小知识点,在看绘本的同时,海量暴涨,用网络用语来说真是“涨姿势”。因为绘本引自日本,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见编辑的用心,把与中国的习俗或者说法不同的地方全部做了注释。
http://s8/mw690/0025tpJtzy6Qywx9u4vd7&690
http://s8/mw690/0025tpJtzy6Qywxe4Pd97&690
祖冲之小时候不喜欢背诵经文,反而喜欢在农村和孩子们一起玩。白天,他们一起割草、拾柴;晚上,和孩子们一起认天上的星星。那些孩子们教给他唱月缺月圆的歌谣:“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团圆。十七十八月迟出,廿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月难见。”祖冲之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天文学之路。一千五百多年之后,我们的孩子,能否找到他们的“月光宝盒”,看到当年的“月亮”呢?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而我们要做的是,像祖冲之的爷爷那样为孩子寻找“月光宝盒”。
http://s7/mw690/0025tpJtzy6QAbZBWYKe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