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囚自省=自醒#尺度#美240504
(2024-05-04 19:03:02)
早上推送的短视频里看到的这个标题。任何对他人的要求,都等同于把自己囚禁起来;对自己的反省等于自醒。“求=囚、自省=自醒”,非常赞成这样的观点。与“本自具足”,“向外求是求不到的”类似。
突然不喜欢自己,很不喜欢,既不喜欢曾经的自己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之所以这样,便是因为“求”。求敞开心扉,求彼此理解,求美好如初,求未来美好。。。越求越出不来,越求越不喜欢,越求越离自己越远、离他人越远,离期待越远,离本初越远。。。把自己囚禁起来不自知。
昨天下午,上一份工作认识的朋友把她现在想开服装店的同事XC介绍给我认识。第一次见面,聊得也算开心。是否要做,是否要一起做,具体怎么做,都是个未知数;就时间来看,有夏天这个缓冲期,自然不用着急,就自身而言,更是不确定,已经过了曾经那种很想做点什么的冲动、冲劲、憧憬,已然接受了这平庸的平凡的一
生。只是,有关她的情况,朋友在之前跟我提起过却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再次问到她家人情况时,心确有些被拨动。她24岁,有一个46岁的姐,妈妈生她时44岁,爸爸五十多岁,父母相继在前两年去世,如今和姐姐很难沟通,说她姐"无论自己说什么她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
只听说过大龄生孩,没想会遇到大龄人生的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所以,对这种遇见多少是有些吃惊的。再次想起那句"人和人的相遇、离别都不是巧合"。此时,突然期待起和她后续的一些事情起来。
那位同事先走了,我和XC聊天时,大宝过来了。而后和大宝聊了一回儿,聊的自然是两个家的相关。他为上次因钥匙不见了和我争吵的事情道歉,我也知道原因不仅因为他,我说,一家人一句对不起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他说前两天外公打电话说没有猫粮了,他还叮咛外公不要和我吵架,外公回答的是没有,并没有提到过和我吵架的任何事情。且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城了。我问起他姑妈她们是否知道房子卖了,他说“都知道了、被猜出的”。所以,现在唯一相信房子还没有买的只有他外公了。我问他“要是以后,你的儿女或其他人这样对你,你怎么想”,他说“我反正不会骗他们,要是他们没学会,这样对我我也没有办法”。我的提问不够好,本意并非要用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却让我满意。大概我已对没有实话,藏来藏去,充斥着算计、各顾各的家人作风,可谓厌恶至极,所以不希望大宝从父辈、祖父辈习到那些习惯。或许,简单的家人关系,才会造就简单的社会关系。然而,多少不过就三五人的家庭不是被弄得复杂到身心都无处安放而到处流浪的地步?家,就几人的地方,能有多大呢。婆家、娘家就够无数的女人心力憔悴、无处安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进步和文化才到了如此地步。好似曾经的年代也一样,曾经的女人也不比现在好。然而,男性就真的好过了么?那么,其他地方呢?有好很多的男女都轻松的生活着的地方及文化吗?
就动物世界而言,动物们有类似的烦恼么?
前天看了一个一只大鹅在一群天鹅中相处了一段时间,到天鹅飞走的时候大鹅飞奔地追,却也追不上的视频。评论清一色的出生、差距、等级。。。第一时间也把自己和GX联系起来,把那个视频转发给他。可,随即就想起那句“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来。只有人有等级、贵贱、好坏优劣和差距之分,所以也用这种尺度来看待大鹅与天鹅的自然属性,把它们的这种无意识的相逢,友善、离别给解读成了等级、贵贱、妄想等。。。这便是一面镜子,一面照见人类尺度的镜子。没有尺度才是最好的尺度吧。
今天没继续临摹《道德经》的第三章,在百度上解读第一章和第二章。
“常无,欲以观奇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把天下皆知的世俗之人认为美的(学问)称为美,这是不好的;把天下世俗之人认为正确的(学问)认为正确,已是错误了(不合大道之德)。因为有,才有了边界。有了边界,也就观不到"其妙"了。越执着于“有”,越把自己局限在边界之内。既有“有”和“徼”,那么“道可道“,自然成了“非常道”了,天下皆为之追捧的美和善便不再是真正的美和善了。。。大鹅和天鹅的视频本没有美与不美,被“人类的尺度“的这个“有”定了个“徼”出来,便再也不是所谓的大道的美和善了。原本只是:天鹅是天鹅,大鹅是大鹅,它们简单的相遇、停留、分别而已。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